木柵老街巡禮--台北市人本交通安全漫遊協會
導覽日期/時間: 2025.03.06/早上8:50報到領導覽機(上午
09:00到12:00)
集合地點:文山行政中心(木柵路三段220號)大門口
(1)捷運文湖線木柵站-走路到(文山行政中心)約15分鐘,搭公車660-666-795-915-251約5分鐘。
(2)捷運新店線公館捷運站-公車236-530-羅斯福幹線到(木柵市場)下車約25分鐘+走路4分鐘
(3)捷運新店線景美捷運站-搭公車660-666-915約14分鐘到(文山行政中心)
(4)捷運新店線捷運七張站-搭公車252-793-819到(萬壽橋頭)約18分鐘,走3分鐘。
導覽老師:顏文魁老師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e6f67ba6eaf96299
(名額30名,會員收費$100,非會員$300,憑身分證領導覽機,自備保險、個人用品、藥品、雨具,遵守防疫規定。)
台北市人本交通安全漫遊協會 諮詢電話:0989056289 曾小姐
走讀路線:
文山行政中心-文山公民會館-木柵國小-御大禮植樹碑-畜魂碑-忠魂碑(乙未戰役事件)- 文山教會-木柵市場-渡船頭福德宮-景美溪渡口舊址-道南橋-木柵原址碑- 屠宰場舊址-越南商店-木柵集應廟-文山社大-國立戲曲學院-貓茶町-手作皮衣-保儀路-中崙尾土埆厝鼓井-木柵忠順廟-溝子口的源頭-木新路興隆路口結束(約3000公尺)
結束-可搭車前往(1)七張捷運站 (2)萬芳捷站 (3)景美捷運站 (4)木柵捷運站
參觀重點:
木柵地名來源-最早記載於乾隆57年1792年,有木柵契約存在,原意即是在萬壽橋頭到打鐵寮(恒光橋附近),沿堤坊邊建有木柵欄,用於防禦原住民侵扰。清代木柵原屬拳山堡內湖庄-日本時代屬於文山郡深坑庄,1950年代獨為台北縣木柵鄉,1968納入台北市木柵區,1990與景美區合併為文山區,在文山公民會館(建於1927年)有「木柵意像」,於道南橋邊有「木柵舊址碑」(文獻會立)。
道南橋-建於1935年,為通往指南宮(木柵仙公廟)道路的橋,名道南橋(舊橋與明治橋相似,1970年代拆除)。橋下附近為1920年代渡船頭,是河運年代木柵通往景美 艋舺 大稻埕的交通管道,附近留下渡船頭福德宮一座。
木柵集應廟-依文山區誌及張氏宗祠記載,最早進入木柵拓墾大約是1743年,早期皆是安溪人移民,以姓氏來區分,有張、鄭、高、許等大姓,留下台北最多宗祠所在,安溪移民奉祀保儀尊王保儀大夫(信眾稱尪公),景美、萬隆、木柵、深坑、石碇、南港、汐止及台北三張犁、六張犁、大安、松山、新店、屈尺、坪林等地,皆有奉尪公或每年舉行迎尪公活動。木柵集廟以保儀尊王張巡為稱。建廟以1894年,廟內有鎮廟之寶「香爐與對聯」。
木柵忠順廟-也是奉尪公,但以保儀大夫-張巡為稱,建廟於1920年稱保儀大夫廟,1950年代稱木柵忠順廟,廟內有宜蘭顏金鐘大師-「景陽花磚」,斗六交趾燒大師-「葉星佑交趾陶」,「高玉樹墨寶」,近年於5月前後舉辦「尪公巡田園」健行活動,每年吸引近千人參加。
文山教會-清末日治初期,引進木柵鐵觀音重要人士張迺妙,其親族張迺鴻於1891年於舊渡船頭設教會傳教,宗族含張迺妙9人信教(與大稻埕李春生傳記記載相同),1894年建教堂於現址,1983年教堂險被徵收,幸張迺鴻孫輩長老張約旦等努力,幸得保存,現為北市歷史建築。
忠魂碑-乙未戰役反日統治,北部重點深坑陳秋菊陳捷陞兄弟部眾,1895年12月30日反抗人士於頂店突擊日警6人陣亡,立碑於事件附近,碑文於1950年代被塗毀,於深坑另立一碑仍存在,是乙未戰役重要史蹟之一。
畜魂碑-立碑於1937年,原碑在指南碑一段14巷附近,為人們感念豬獻食而立之感恩碑,因拓路而遷此,原址與碑址距離約300公尺,是台北市三畜魂碑之一,為北市歷史文物。
注意事項:
1. 飲水要帶足,護膝視個人狀況而備
2. 請帶防曬、禦寒、防雨裝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