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高羽彤理事安排,呂福光老師公益導覽。
主題:@@秋遊大屯山腳、貴子坑並踏查嗄嘮別地方文史@@
集合時間:2018年11月08日(週四)上午8:30分集合拍團體照,8時45分出發。
集合地點:捷運復興崗站出口,搭小6公車上清天宮。人數20人 ( 也可提早上大屯山走走,觀看觀音山淡水河,歡迎提早上山,9:30分清天宮站大樹下集合,人數不拘,因小 6只能搭27人, )
導覽老師:呂福光老師公益導覽。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23f06f5bdcf95cd9ee3 ( 名額20人 )。
經「落羽松小徑」坐小6公車上「清天宮」。步行經古道下山,遊貴子坑「坪頂圳」、「土地公廟」、「水土保持園區」、「舊礦區」、「覺風佛教學院」,約11時30分抵中和街消防隊前解散。
@@秋遊大屯山腳、貴子坑並踏查嗄嘮別地方文史@@
嗄嘮別(Halapei)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部落的名稱,意思是「飢餓啼哭不止」。目前這個地名還保留在當地的土地所有權狀裡。
清治時以水磨坑溪與北投為界,溪以東為平地人,西則以平埔族為主。從水磨坑溪頭到溪尾,貴子坑山區的山上至山下全是番社(頂社、中社、下社)。日據時期起,嗄嘮別歸併於北投庄(現台北市北投區)。
貴子坑山區擁有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主要是由厚層的粗粒砂岩所構成,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原料,因此自日據時開始被大量開採,進而開腸剖肚濫採,造成土石流的災害。現改闢「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及「北投社三層崎公園」。
昔日北投大屯山區有三個聚落依其位置高低,分別命名為頂、中、下菁礐。「礐」閩南語音同「學」,菁礐相關的地名,反映此地為19世紀清代北台灣大菁【藍染】的要地。「中菁礐」位在大屯山登山口清天宮一帶;據說這裡的聚落開發歷史悠久,遠自清乾隆末年,即有泉州移民進入此區開墾。在此有一條古道經【下菁礐】到達貴子坑山區。
本次分2梯次,每梯次20人:(參加人員請預約登記)因為小巴只能做27人,且不知起站幾人,有興趣的夥伴。搭車訊息:小6北投站大南終點站--致遠新村--稻香市場--【復興崗】--文化國小--十信高中(大業)--【捷運北投站(北投)】--十信高中(北投)--大業中央北路口--【北投國小】--第一銀行--【北投公園】--新北投--中和街--復興中學--【清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