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是同一份照管評估量表,在不同職種的眼中卻是各自解讀:
照專看的是失能程度與照顧負荷,個管在意的是服務項目與需求強度,
居督則會根據量表結果,來判斷服務安排的輕重緩急,
最終交接到了照服員這裡,可能就只剩下訊息中的幾行提醒與指示。
在沒有共同語言與思考脈絡的情況下,管理與現場就會慢慢開始脫節──
即使個案已經開始出現狀態變化,現場人員也只會憑經驗與直覺來判斷、回報,
而管理端也因為缺乏對關鍵指標的理解,而無法幫助現場聚焦真正重要的資訊。
最終這些變化細節不是被忽略,就是被視為無關緊要的雜訊,
進而影響服務品質,甚至造成需求斷層。
這堂課,我們將以照顧服務從規劃到執行的流程作為切入點,
帶你了解各項量表指標背後的觀察重點與蒐集目的,
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延伸、應用在不同職種的工作場域當中。
透過這堂課,你將能:
如果你是:
✅ 希望能讓案家與協作單位快速理解評估結果,以及後續服務規劃方向的照管專員
✅ 需要從量表中拆解服務需求,並隨時依據失能狀況變化做出相應服務調整的個案管理員
✅ 經常需要與照服員、案家與個管深入討論服務,想提升專業判斷與說明力的居服督導
✅ 經常在服務現場中觀察到各種變化,卻無法判斷嚴重程度、是否需要回報的居家照服員
✅ 想了解評估邏輯,以便掌握現場服務狀況的長照單位管理人員
都相當適合參與本次課程!
【課程基本資訊】
【同系列課程】

近期熱門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