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原民會【原民創意食育料理PART2】專案課程
課程以原民飲食文化與食農教育為核心,結合栽培、採集、烹調與保存,推廣永續飲食與生態保護。強調天然低加工、減少浪費與責任消費,促進營養健康。透過社區合作與共享,培養永續生活行動力,將所學落實於日常。
一、課程日期:114/11/15、22、29;週六早上 09:30-12:30 ,共9小時。
二、授課講師:呂聖嫺/社區大學烘焙、中式麵食、釀造發酵食育講師;農會食農教育講師;應邀擔任教育局永續循環講師;同時擔任台大農場及客家農場食農教育講師。曾連續獲環保局「滿漢全惜」教案與食譜料理三項獎項,國健署延緩失智教案亦獲獎。
三、上課地點:南港社區大學(臺北市南港區東新街108巷23號;成德國中內)
四、學員資格:凡年滿16歲的原住民及非原住民朋友皆可入學,不限學歷,不需考試(原住民學員優先報名)。
五、報名日期:即日起至課程開課當日或額滿截止。
六、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七、報名人數:20位
八、注意事項:
(一)課程內容老師得依季節食材進行適度調整,以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入菜。
(二)本課程為連續三堂的完整系列,報名即表示您同意全程參與。
(三)此為分組實作課程,從採買、備料、烹製到清潔,所有學員都將共同參與,享受團隊合作的樂趣。提醒您,本課程非單純品嚐性質,恕不接受僅想品嚐成果的學員報名。
九、參加費用:
(一)學費:免費。
(二)材料費用:
1、非原民: 600元;
2、原住民身分:補助300元,僅需繳費300元(原住民新生請於開課當日,於上課教室繳交原民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三)雜費:冷氣費100元(本專案支付,無需另繳)。
十、繳費方式:第一週上課時,務必攜帶現金於班級繳交材料。
十一、洽詢電話:南港社大(02)27828272分機10,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02)2651-6365
十二、課程表:
週 | 主題 | 內容 |
1 | 砂仁鹹豬肉+勇士紫米露 | 鹹豬肉是排灣、魯凱、泰雅等族群的重要保存肉食方式。展現先民在無冷藏時代,運用鹽與香料的智慧。應同學要求釀酒又來了!小米是台灣住民族的主要糧食與祭典供品,象徵「糧食安全與生命循環」。釀造小米酒的過程,體現了發酵智慧與社群共享文化。 |
2 | 鹽焗烤魚+創意原民火山排骨 | 魚是靠山近水部落的重要蛋白來源。 鹽焗方式象徵自然保存技術,減少調味料依賴,展現「食材本味」。原住民料理重視「共享與不浪費」的理念。獵得的豬會全身利用:排骨、內臟、血、骨頭都會入菜。山豬排骨與臘人燒排骨融合創意「火山排骨」大份量、可多人共食,這也呼應了原住民的「共食文化」。 |
3 | 薑黃麵包雞+小米糕 | 薑黃在台灣原住民族料理中,最常見於排灣族、魯凱族。排灣族、魯凱族:薑黃是傳統重要的香料與藥草,常用來醃肉、燉湯·或者與山胡椒、香茅一起調味。排灣族也會用薑黃來染色(米食、小米糕),增添黃色光澤。用途:除了入菜,薑黃也會被認為有驅邪、保健的象徵性用途。在原民料理裡,薑黃最能代表排灣與魯凱族的飲食文化。薑黃是原民常用的藥草香料,具抗炎與養生意義。「麵包雞」是融合傳統藥草與現代料理的創意詮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