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口簧琴論壇 以苗栗為起點,連結臺灣與東南亞、太平洋島嶼乃至全球的學者、音樂家與文化實踐者。論壇內容涵蓋 4大主題論壇、8場次工作坊,並邀請來自臺灣、印尼、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共34位國際與談人 齊聚分享。
透過論壇對話、交流,探討口簧琴在 遷徙史、教育場域、文化治理及永續發展 中的多重角色。論壇強調的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保存,更重視跨文化互動、知識共享與未來行動的可能。展現口簧琴如何在全球網絡中持續共振,成為推動文化永續的重要脈動。
【2025國際口簧琴論壇】9/26(五) 議程表
主題論壇 (第一場次) | 文化記憶與族群認同
10:00~10:40 報到 10:40~12:00 論壇
講題:口簧琴的語意及社會功能?
• 文化意涵的多重性:不同族群如何賦予口簧琴不同的象徵與故事?
• 作為溝通工具的多元語意:擬聲語、語音模擬、情境化表達等。
• 情感與社會連結:口簧琴如何在親密關係、友情或社群生活裡扮演橋樑?
國際講者:George Albert bin Nuli(馬來西亞)、Razif bin Somuil(馬來西亞)、Najmie Hafizan(馬來西亞)
臺灣講者:Tasaw·Watan達少·瓦旦(泰雅族)、Awi.Tumun姜俊偉(賽德克族)
主題論壇 (第二場次) | 工藝技藝與儀式實踐
12:30~13:00 報到 13:00~14:20 論壇
講題:製作、演奏與文化傳遞?
• 口簧琴製作工藝:材料選擇、製作技術與音響特性。
• 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單簧、多簧吹奏方式、泛音與節奏型態。
• 儀式與社會功能:婚喪、祭典、社交場合的應用與象徵意涵。
國際講者:Nyoma Suwida(印尼峇里島)、Kariding Kapaheut(印尼爪哇)
臺灣講者:鄭光博、曾毓芬
主題論壇 (第三場次) | 當代表演與跨界創作
14:00~14:30 報到 14:30~15:50 論壇
講題:口簧琴的現代轉化與創新實踐?
• 口簧琴在當代音樂、藝術與數位媒體中的應用與再創造。
• 跨國合作與文化交流:與國際藝術家的合作模式與案例。
• 文化再生:在現代脈絡中保持文化核心、避免文化再殖民。
國際講者:國際講者:Ngo Hog Quang(越南)、Ma Seo Mua(越南)
臺灣講者:Temu.Yehan楊振昇(泰雅族)、Lahang·Loesing拉罕·羅幸(太魯閣族)
主題論壇 (第四場次) | 保存、共學與未來網絡
15:30~16:00 報到 16:00~17:20 論壇
講題:跨國合作與文化教育?
• 口簧琴的文化保存策略:數位典藏、田野資料庫、教育資源開發。
• 跨國共學平台:建立臺灣與東南亞文化教育合作網絡。
• 未來展望:現代化與全球化背景下的永續發展與再生。
國際講者: Ruben Claro A. Reyes IV(菲律賓)、Palmer Keen(美國)
臺灣講者:Panay.Mulu 巴奈.母路、Pilin.Yapu 比令.亞布
與談人:拉娃谷倖 & 李健光
活動時間:9月26日(五)10:40-17:30 (10:00開放報到)
活動地點: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苗栗縣政府
協辦單位:國立聯合大學 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報名方式:至BeClass線上系統填寫報名表格並送出,即完成報名,成功報名後系統會發送E-MAIL,活動當天請出示E-MAIL或截圖進行報到。
❗注意事項:
❗本活動將由專業團隊進行攝影與錄影紀錄,參與者報名即視同同意活動相關影像之露出與使用。所有影像紀錄僅限於藝文推廣用途,不作其他商業使用。*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次活動之權利。
❗活動詳情請洽承辦人電話0800-016-016 虞小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