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文化運動月
臺灣糖的甜蜜與苦澀 論壇
【第一場:日治臺灣糖業經濟體的誕生】
臺灣製糖業起源自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之後在日治時期逐漸有了現代化、工業化的發展,一度成為臺灣工業產值最高的產業,更多次主導島內經濟發展。日治時期引進了新式製糖技術後,臺灣糖業迎來榮景:蔗糖產值從1925年佔全臺工業產值的54.3%,攀升至1937年的56.4%,使得臺灣躍升為世界第三大蔗糖產區。經濟學者矢內原忠雄更將當時的臺灣稱為「糖業帝國」。
透過經濟史的研究與剖析,我們得以知道日治臺灣的製糖業,經過政府多年來從作物、製程改良、改造經濟體制,以改變臺灣產製蔗糖的環境,搭上世界的經濟方向,形成發展蓬勃的現代化經濟體。本次論壇邀請到兩位重量級學者黃紹恆、鍾淑敏老師,帶領大家認識日治臺灣「糖業經濟體」的發展及其所帶來的影響。
【第一場】日治臺灣糖業經濟體的誕生
活動時間|10月4日 10:00-12:00
主持人|謝金魚
主講者|
黃紹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
地點|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會議室(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