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記憶被釋放-2025文山夏日人權影展
當被殖民者開始建構自我民族認同與價值追尋,他們就正式邁向自由之路,並永遠不可能回頭。
※紀錄片放映《達荷美:祖靈回家》-我們百年前被奪走的是靈魂
※時間:08/18(一) 19:00-21:00
※地點:景美國中(台北市景中街27號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旁)
去殖民化運動於當代興起,亞洲、非洲各國開始透過外交與法律途徑,要求歐美知名博物館歸還原本屬於他們的文物,經過多年交涉後,法國終於同意在2021年將其中26件文物歸還貝南。
這些文物成為博物館的展品,但卻喪失他們最初被賦予意義的宗教儀式,也離開了這些文物被創造的文化環境。他們雖然受到很好的保存,但文物本身卻完全失去了完整的價值敘述。當地年輕人開始討論:「在被殖民的過程中,貝南失去的不止是具體的文物,而是民族的文化、精神、自信心」而這些並不會隨著文物歸還而重新建立。
※映後座談講者:吳豪人(輔仁大學法法律學系教授)
輔仁大學法法律學系教授、基礎法學研究中心召集人,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著作:《「野蠻」的復權:臺灣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與現代法秩序的自我救贖》
※紀錄片放映《尋找湯德章》-台灣人自我身分認同與追尋
※時間:08/22(五) 19:00-21:30
※地點:景美國中(台北市景中街27號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旁)
從一句「湯德章是誰?」開啟一段豐富又具有意義的探索旅程。影片從追尋這位歷史人物開始,循序漸進地用輕鬆的方式層層抽絲剝繭湯德章的生平故事,並藉由湯德章人生中幾項重要選擇,以其為座標,回望1907年至1947年的近代台灣史。
而湯德章面對自己台日混血的認同衝突與身份追尋,慢慢發展成為日後對公平正義及人權的追求。這或許也是台灣人自我身分認同追尋,以及政權轉換過程中,台灣整體處境的縮影。尋找湯德章,也發現歷史中的我們自己。
※映後座談講者:劉夏如(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講師)
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講師。歷任玉山社Asia Rethink主編、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內容力公司出版顧問。長期從台灣視角考察日本現狀與台日關係。
※紀錄片放映《香港本色》-香港新一代勇於挑戰極權中國的一面
※時間:08/25(一) 19:00-21:30
※地點:景美國中(台北市景中街27號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旁)
《香港本色》是第一套關於香港本土主義的紀錄電影。這次運動完全改變了香港本土內部及與國際的關係。
馬寳康博士研究香港本土主義超過十年,期間追隨兩位年青的本土主義領袖渡過了一段由選舉勝利至入獄或流亡的心路歷程。電影以合作形式進行,因而有更多空間反思探討反抗的代價、自我犧牲及家的意義。
《香港本色》捕捉了香港新一代勇於挑戰極權中國的一面,亦同時探討身份認同及民族主義的國際爭論、被中國壟斷全球化的影響、移民潮的推力與社會分裂下的生活日常。
※映後座談講者:鄭司律(政治評論員、旅居台灣的香港人)
曾在香港擔任嶺南大學生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幕僚、工黨創黨副主席和民間人權陣線副召集人。政治評論員,評論曾散見《明報》、《蘋果》和網媒。
目前為旅居台灣的香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