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據:
依教育部114年3月5日臺教綜(二)字第1140019578號函「臺灣海洋教育中心114年度補助計畫」。
二、目的: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受教育部委託規劃「建立海洋教育者培訓機制」,係以三階海洋教育者組織架構,其中綠階/初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希望讓更多人參與推動海洋教育,激發參與者之海洋服務熱忱及擴展海洋思維,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持續從事海洋教育之研發、教學與服務。
本次培訓課程是以帶領學員們認識與探討新北市附近海域生態特色及海洋教育資源,提供參與者用不同角度更了解家鄉海岸狀況,並邀請實施海洋教育活動經驗豐富的講者,在最後引導大家利用本次培訓課程所獲得的新知,規劃於自身教學領域可執行之海洋教育課程,落實培育海洋教育推廣教師之目的。
三、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主辦單位: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
四、參與對象:
(一)全國各級學校教師。
(二)各大專院校師資培育生。
(三)對海洋教育有興趣之相關教育人員。
(四)為求課程品質,本活動以30位學員為限。
五、活動日期:114年5月23日(星期五)、114年5月24日(星期六)。
六、報名資訊:
(一)報名時間:即日起至5月12日(星期一) ,5月14日(星期三)寄發錄取通知。
(二)報名費用:本次培訓課程所需之費用(如:講師費、課程材料費、午餐等)均由本計畫項下支應。惟個人自出發地至課程集合地點之交通請自行處理。
七、活動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活動流程:
註:主辦單位在不影響學員權利下保留課程變動及時間調整之權利。
(二)活動注意事項:
1.完成本次培訓課程之報名程序,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將函請所屬服務單位核予公(差)假。
2.完整完成線上4小時及實體12小時課程,方可取得結業證書。
3.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須繳交教案設計,本中心將提供審查意見,完成修改者,將列入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綠階/初階海洋教育者」人才庫,成為海洋教育推廣教師。
八、課程內容介紹:
(一) 海洋概論:透過線上學習方式,建立學員對於海洋基礎知識的認識。內容涵蓋臺灣周邊重要的海洋生態系,包括「潮間帶生物與棲地」,認識海岸邊緣豐富的生命樣貌及其環境;「鯨豚與海洋」,探討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態與保育現況;以及「海洋建築師-珊瑚」,了解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要性與脆弱性。旨在讓學員掌握基礎的海洋科學知識與生態概念。
(二)海洋關懷:此線上課程旨在深化學員對海洋環境議題的關注。藉由「潮間帶生物與棲地」、「鯨豚與海洋」、「海洋建築師-珊瑚」等主題,探討人為活動(如棲地破壞、污染、過度捕撈、氣候變遷等)對這些生態系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期望透過對這些議題的了解,引導學員反思人類與海洋的關係,進一步激發其愛護海洋、參與保育行動的熱情。
(三) 親海教育:本課程強調實際體驗與操作,帶領學員走入新北市的海岸環境。透過「新北市戶外及海洋教育中心小伴旅路線實作」,讓學員親身體驗結合地方特色的戶外教育路線,學習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在地海洋文化與環境。並安排「挖蛤蠣體驗」,從傳統的漁獲活動中感受海洋資源的饋贈,連結在地生活與海洋的關係,同時思考資源永續利用的課題,並建立水域活動安全的相關知識。
(四) 海洋服務:此部分課程以「挖子尾潮間帶踏查」為主軸,帶領學員實地走訪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透過專業講師的引導,深入觀察與認識潮間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殊的河口濕地生態系及其面臨的環境挑戰。旨在讓學員了解新北市重要的海洋教育場域資源,並思考如何將這些體驗轉化推廣海洋保育的能量。
(五) 體驗教學設計:本課程著重於教學實務能力的培養。學員將根據兩日(含線上及實體)培訓所習得之課程內容,結合「海洋教育教學設計」與「海洋教育教學評量與反思」的討論與實作,依照自身學員專長背景與課程主題,發展出具體可行、多元體驗的教學活動。邀請具備豐富海洋教育活動經驗的講者引導,協助學員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領域需求的海洋教育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
九、預期成果與辦理成效:
(一)讓參與者對於海洋關懷意識提高,獲得更多關於海洋的科學知識,能在生活中分享本次研習所收穫的新知並更關注海洋環境議題。
(二)讓新北市教師更能掌握在地海洋教育資源,增加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課程可使用之教學素材,或是引發設計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更了解家鄉海岸線,以擴充新北市海洋教育推廣教師。
(三)增進師資培育生之海洋教育知能,引發對於海洋教育的認同,促其在成為正式教師之後能持續推動海洋教育。
十、聯絡方式:
(一) 承辦人:郭佳玉計畫專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
(二) 承辦人電話:02-24622192分機1247。
(三) 承辦人信箱:chiayu@email.ntou.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