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ging    LOADING.....
歡迎來到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 !
免費、快速、簡單,輕鬆製作線上報名系統!
站內搜尋 承辦人員登入  · 註冊
最新活動 · 熱門活動 · 地圖搜尋 · 報名表範例 · 系統問題 · 功能說明
線上詢問留言
留言提問

「鹽分地帶地方文化的展望-以公共參與為題」七講系列論壇

活動日期:2025-05-23

「鹽分地帶地方文化的

活動說明

「鹽分地帶地方文化的展望-以公共參與為題」七講系列論壇

講座地點:北門社區大學校本部(佳里國中)合作學習教室 (圖書館二樓:臺南市佳里區安南路523號)

著重於在地文化與藝術的多面向表現,並探討如何透過公共參與來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與保護。每一位講師來自不同的藝術領域,因此這七講可以從電影、戲劇、美術與工藝等視角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下是每一講涵蓋的內容撰述:

活動日期

主題

主講人

51419:00-21:00

【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的願景】

鹽分地帶具有歷史的文化底蘊,其獨特性源自於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歷史的組成,從這個觀點延伸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深受在地文化的影響。作為鹽分地帶子弟,並以文化局長經歷透過文化治理角度,定位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的功能,並從整個臺南市的地景區域俯瞰文化中心設立的規模,深入探討從地方文化的保存與創新的功能定位、與臺南市景觀整體結合的區域規模、多元參與與永續發展的公民治理模式、文化中心作為鹽分地帶的文化象徵的願景,再廣泛思考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的多元性功能,不僅能捕捉地方特色,也能促進臺南市整體文化發展。

51519:00-21:00

【文化的足跡:台江鹽分地帶文化廊道希望--回觀台江移民拓墾故事經驗】

台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台灣移民拓墾的場域,其斷層特殊,為鹽分地帶的重要地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記憶。

首先,台江地區的移民拓荒過程,實踐了人類如何克服自然環境的挑戰,例如鹽化土壤、水資源分配與生態共存等。移民社群間的合作精神。的思考。

其次,文化中心可以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另外,跨越與社區居民、學術界及藝術創作者合作,文化中心也能成為文化創新的平台,將台江的歷史轉化為當代的文化資產。

整體而言,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的設立,讓台江移民拓墾的歷史不再是沉睡的過去,而是活化了光。由深耕在地、放眼未來,文化中心有潛力成為地方與全球文化對話的焦點,為台灣的文化永續與創新註入新的生命力。

51919:00-21:00

【鹽分地帶藝術家初探】

鹽分地帶美術的形成,除了「鹽分地帶文藝營」(1979年到2008年)奠定了對於文化經營的深厚基礎之外,影響鹽分地帶美術原鄉發展的重要機構與因素,包含北門中學前校長施金池以及陳基隆、郭源下與陳金胡三位美術老師的影響;「香雨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重要典藏展覽機構;南鯤鯓代天府長期展示並典藏鹽分地帶藝術名家作品;學甲慈濟宮、佳里鎮興宮等廟的葉王交趾陶作品,廟宇的石雕、木雕與彩繪,皆成為許多鹽分地帶藝術家早期對於藝術敏銳度的養成因子。北門與七股海邊防風林枯木與鹽田景色,亦常是藝術家創作題材。承接鹽分地帶文學的興盛,鹽分地帶更產生出不少臺灣重要藝術家,本演講將介紹多位鹽分地帶藝術家,包含李重重、李義弘、許雨仁、陳水財、顏頂生、楊明迭等。

520

19:00-21:00

【阿嬤的無字天書戲說鹽分地帶廟宇牆面剪黏尪仔堵】

台灣在日治時代以前,人們識字率尚未普及,廟宇是信仰中心,亦是傳達社會教忠教孝、善惡有分等道德觀念之場所。廟宇建築裝飾各類題材中的人物故事,內容諸多取材自歷史故事、演義小說、傳統戲曲,抑或是鄉野奇譚,無形中感化攜老扶幼前來廟宇,虔誠祭祀的人們。

廟宇剪黏四處都有,然而台南鹽分地帶廟宇的剪黏戲齣尪仔堵,幾乎是這類型建築裝飾藝術的起源,並由此向其他地方流傳相似的樣式與風格。而且諸多尪仔堵出自名匠之手,細膩精緻,角色分明,具有獨樹一幟的特色。地方民眾應該對此有所瞭解,並引以為豪。

講座內容將以說故事般的方式與民眾互動:想像不識文字的阿嬤,如何看懂、讀懂廟宇牆面的剪黏戲齣尪仔堵,以及其有別於台灣其他廟宇剪黏之所在處。冀能引發人們珍惜、愛護鹽分地帶鄉土傳統文化之心。

52119:00-21:00

【影像從臺南出發《光源下放電影:南方影展二十年》與「赤崁當代記」】

一個獨立影展居然在臺灣南部,存活超過二十年!就如黃信堯導演所說:「南方影展很小,但就因它那麼『小』,才會如此重要。」南方影展創立於臺南藝術大學,旨在平衡影視資源重北輕南的現象,當中的「南方」是作為地理區位與影視資源中心相對的指涉。

近年來,南方影展藉由影展徵件、競賽、觀摩放映與推廣活動等機制定調出「華人、獨立」兩大品牌特色,並且透過不同形式的在地、國際交流持續與臺南地方和東亞多個獨立影展進行互動。本次講座將分享筆者撰寫《光源下放電影:南方影展二十年》(2022)一書的思考,以及實際參與南方影展「赤崁當代記」影像策展的經驗。

52219:00-21:00

【歡迎光臨,糖晶美術館《蔗款人生:臺灣糖業故事》】

糖業,是臺灣農業、工業、經濟、殖民歷史的縮影,從17世紀漢人移民帶來甘蔗種植、手工業式的製糖技術,臺灣即與「糖」結下不解之緣,勾起人類甜美慾望的晶體,將這座亞熱帶島嶼捲入全球貿易體系中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臺灣糖業都留下了無數的視覺圖像:可能是帝國官吏或旅人的采風、可能是官方政策下的政令宣傳、可能是糖業公司的商品廣告,又或是數不盡的繪畫、影像藝術家的創作描繪⋯⋯這些視覺產物可以視為製糖產業末端的附屬品,但現在看來皆是臺灣糖業歷史焠鍊出來的「文化結晶」。

透過珍貴圖像能夠交織出好幾代人的集體記憶與視覺文化,本次講座將分享筆者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出版《蔗款人生:臺灣糖業故事》(2022)一書之內容。

52319:00-21:00

【一同加入多元地方生活和故事的展現,讓家鄉變得更美好幸福最貼近你我的社區戲劇創造與展演】

社區劇場從1990年代開始在台灣的各地誕生和發展,到如今已超過30年,在世界各地也成為地方再造和創新盛行的主要方法之一,該如何創作社區劇場?參與者又都是誰?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才能產生出哪些?不同的社區劇場?

本次演講擬分享一些傑出的在地案例來做操作與實踐參考,如有一些是外來的劇場老師帶領在地人創作,帶領他學生或者是但專業的演員和在地的人一起創作和演出,南大戲劇系王婉容老師的三股灣裡社區劇場和許瑞芳老師的麻豆記憶的編織,有一些則是在地的人返鄉,裡面也有做劇場的,共同在地扎根發展,例如劉尉楷的山東野劇坊,和屏東的斜槓青年創作體,還有一些外來的人後來也留下來和在地人一起持續耕耘發展下去,像李秀珣和石崗媽媽劇團,都是可以參考的模式。另外,社區劇場如何展現在地文化的特色和美學的特色也是上面這些劇團所努力發展值得借鏡的重要方向。

活動地點資訊

地點:722台灣台南市佳里區安南路523號 (佳里國中合作學習教室圖書館2樓)
報名前預先登入、快速管理報名狀態:
more events詢問承辦人員
16
BeClass 線上報名系統

「鹽分地帶地方文化的展望-以公共參與為題」七講系列論壇  (2025-05-23) (報名期限10.0天。限額30名,尚餘14人)
※ 姓名
出生年次
※ 性別
 
※ 行動電話
※ 學歷
※ 我要報名講座(可複選)
(總量 30)
(總量 30)
(總量 30)
(總量 30)
(總量 30)
(總量 30)
(總量 30)
※ 身分別




人機安全驗證


※目前報名數:16
[查詢]、[編修]、[取消]
※來瞧瞧近日熱門的報名活動
近期熱門活動...
© 2024 - 關於BeClass |  隱私權保護暨服務及聲明條款 |  聯絡我們  |  手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