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尋找城南的記憶Part II
導覽老師:老師林遠照
集合時間:2024年11月21日(週四)
上午08:50報到領導覽機(上午0900–1200)
集合地點:捷運中正紀念堂站1號出口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adb673664bf38d8b
(收費$200,憑身分證領導覽機,自備保險、個人用品、藥品、雨具,遵守防疫規定。)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諮詢電話:0952-366577 徐小姐
導覽內容2024年年6月20日,頂著炎熱的陽光,我們從捷運古亭出發,找尋古亭場的記憶,探索瑩橋與瑩橋車站舊跡,也拜訪了戴炎輝寓所、尾辻國吉舊居、台灣軍司令官官邸、南菜園高等官舍群、方東美舊居等重要建築,走到牯嶺街的小劇場前,已經接近中午一點了,實在是超時過久,只能暫停,也向參與走讀的夥伴承諾,如果有機會,會把後面未走的走讀點補齊,這是此次行程規劃主要目的之一。
當然,既然講述城南,就不能忘了南門,以及南門周邊的演進。新一代的南門市場是在2023年10月7日開始營運的,應該有不少人還記得上一代與行政中心同一大樓的模樣,但是如果說到南門市場的最原始版本,可能就記憶模糊了。南門市場隔著南海路的北邊,當下有勞工保險大樓、仰德大樓與中央銀行等大樓,這些大樓都是後來才興建的新建築。愛國西路(清代的南城牆)的北邊,就是清代的「城內」地區,現在有台北市立大學與市立大學附屬小學,這兩所學校雖然都是日治時期設立的,而設立學校之前是做什麼用途呢?
南門,又稱麗正門,是臺北城的正門。然而依據文史紀錄,南門卻不如北門繁華熱鬧,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南門外,除了警衛森嚴的總統官邸之外,可以看到南昌路兩邊各有一棟建築,位於東邊轉角處的是目前的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西邊的建築則屬於臺灣博物館南門分管的轄區。而菸酒公司南邊則是隸屬於保六總隊的現代化的建築。經過保六總隊後,沿著南海路向西行,一直走到重慶南路交會口,南海路的兩邊分別有楊英風美術館與郵政博物館,這一代日治時期曾經稱作「佐久間町」,也就是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曾經住在這一代。沿著南海路繼續西行,就會接續到上一次未完成的行程,包括「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建國中學」「歷史博物館」「南海學園」與「建功神社」。植物園,日治時期稱為「臺北苗圃」,原本面積高達52,000坪,現在的面積卻為8.2公頃(大約24,805坪),消失了一半以上的面積,這些土地就是被前述的建築物所掩蓋的。
這些建築裡面有一棟清代的建築,稱為欽差行臺,這棟是目前碩果僅存的清代官方衙門建築。雖然現存的建築量體,已經不是完整的布政使司衙門與欽差行臺的全部,還是可以一窺晚清衙門的風貌。文史走讀的目的是要了解地方演進的來龍去脈,然而城市的風貌一直在改變,建物硬體理論上雖然可以一直存在,但卻因為「都市更新」而被迫演進、更替。所以在走讀解說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透過說明建物興建時的建築思維,搭配建物居住者的生平故事與影響社會重要作為的記述,讓硬體、居住者生平故事與社會影響力融為一體,使硬體蛻變成城市記憶的載體,讓城市記憶能夠永續傳承。
導覽行進路線:集合點→南門市場(千歲町市場)→南門(麗正門)→臺北大學(總督府國語學校)→臺北大學附屬小學(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台灣菸酒公司(總督府專賣局)→臺灣博館南門園區(專賣局樟腦製作所)→公賣局體育館舊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灣教育會館)→建國中學(臺北第一中等學校)→歷史博物館(殖產局商品陳列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建功神社)→欽差行臺→(結束導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