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長照服務專業人員訓練課程
一、主辦單位:耆康實業有限公司附設臺北市私立小太陽居家長照機構
協 辦單位:台北市長期照護發展協會
二、上課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醫院)-10樓大禮堂
(115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
三、參加對象、舉辦日期、報名截止日:
參加對象 | 舉辦日期 | 報名截止日 |
院長(主任)、社工、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長照服務人員 | 113.11.03 | 113.10.31〈額滿為止〉 |
四、時數認證:
(一)本課程預計申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積分
認證,課程積分為專業法規1.2 專業倫理3.6 專業品質4.8
(本會將協助護理人員登錄積分,學員無需自行申請)
(二)本會申請長照人員繼續教育積分。(請提供長照人員認證卡影本)
課程積分為
課程屬性 | 專業課程 | 專業品質 | 專業倫理 | 專業法規 | 合計 | |||
申請積分 |
| 4.0 | 3.0 | 1.0 | 8.0 | |||
課程類別 | 其他 (不分類別) | 消防安全 | 緊急應變 | 感染管制 | 性別敏感度 |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
申請積分 | 1.0 | 1.0 | 1.0 | 2.0 | 1.0 | 1.0 | 1.0 |
|
五、報名費用(逾期或現場報名者皆加收200元):
*會員:本會會員(已繳113年度會費)每人600元;*非會員:每人1000元
六、報名方式:報名前請先致電確認是否尚有名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再至銀行匯款〈手續費請自行負擔〉,匯款完成請來電告之匯款帳號後五碼(陳小姐09:00-17:00,手機0918015617或撥電話:(02)27420058),才算報名完成!
*報名繳費後,臨時無法參加課程者,請於開課三日前辦理退費手續,本會扣除作業規費100元後無息退費,超過限期,恕不退費。
全程參與者(即完成辦理簽到及簽退手續)會後本會會協助認證,
根據規定遲到早退20分鐘,不予以認證。
1. 戶名:耆康實業有限公司附設臺北市私立小太陽居家長照機構 銀行代號:台新國際商業銀行812 分行:民生分行 帳號:2043-01-0000683-62. 請於匯款單備註欄位上填寫報名機構簡稱資料,以便核對確認。 |
113年度長照服務專業人員在職訓練 課程表
編 號 | 日期 時間 | 申請積分 | 課程屬性 單選必選 | 課程類別 單選必選 | 課程名稱 相同課程名稱後面加註(一)、(二) | 教學目標 (不能與綱要說明一樣) | 綱要說明 (不能與教學目標一樣) | 講師姓名 |
1. | 113.11.03 08:30~09:2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消防安全與公共安全檢視 | 1.消防安全設備及防火避難設施的自行檢查維護。 2.下班前將不使用的火源及電器關閉。 3.監視畫面監看及巡邏。 4.火源管理、預防縱火措施。 5.定期辦理滅火、通報及避難訓練。 | 建築環境消防安全常識解說 消防設施設備實務說明 地震及防災常識 自衛消防編組任務講解 | 王杰 |
2. | 113.11.03 09:30~10:2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長期照護機構隔離防護措施與裝備使用及動線規劃 | 透過課程介紹讓人員可正確操作及落實隔離防護措施。 | 說明長期照護機構評鑑、感染管制查核隔離空間設置標準,機構可以依據常見感染對象,制定使用對象及各類隔離措施,以利提供合宜的隔離照護技術。 隔離室感染管制措施原則包含隔離防護措施穿脫順序、廢棄物處理、衣物、被服處理、消毒設備、環境清潔消毒流程。 隔離病人,也可以運用照護動線、時間、隔離標示等方式進行隔離管制。簡介隔離室穿脫隔離防護裝備位置、輔助工具及動線,讓工作人員更安心。以流行性感冒病人為案例,說明隔離防護措施,並簡介通風換氣扇、紫外線燈使用注意事項。 | 吳麗蘭 |
3. | 113.11.03 10:30~11:2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工作人員傳染病之監測與處理 | 長照機構之工作人員並非全具醫療背景,故教育機構內所有工作人員瞭解健康管理之重要性及落實執行顯得格外重要,除可早期發現及早期通報疑似感染事件以利及時介入處理,避免於機構群聚感染,提升照護品質。 | 提供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家屬、訪客,安全的醫療工作環境預防與減少感染發生,降低醫療成本花費,提供安全的醫療品質 | 吳麗蘭 |
4. | 113.11.03 11:30~12:2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緊急應變與意外事件預防 | 學習目的 (1)維護長輩的安全,降低異常事件發生的頻率 (2)提早發現問題,而能落實預防的效果 (3)加強長照人員對預防異常事件的觀念,減少醫療糾紛之發生 (4)預防類似異常事件的再發生對於任何可能引起異常事件跡象,能提高警覺並事先預防,以達檢討、學習及改善之目的。有效避免危害長輩安全的事件發生,並將寶貴的經驗分享給同仁,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以促進長輩安全 | 1.長輩安全的核心概念人皆會犯錯,苛責個人並無法提升安全人為錯誤的背後潛藏許多系統性的失誤鼓勵通報,才能從錯誤中學習透過系統性思維與流程改善提升安全 2.經由好的通報系統從錯誤中學習 ◦ 增加系統預測錯誤的能力 ◦經由組織再造改善醫療照護的品質 ◦運用組織內外的資源進行病患安全維護 3.建立通報制度 ◦ 不良事件是機構發掘錯誤的最基本措施 ◦機構藉由第一線人員對於自己個人的錯誤或錯失所作的通報來發現系統的問題◦ 經由事件分析進而改善系統達到預防之目的提升安全機制 ◦ 提出即時警訊 ◦ 對於嚴重事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 ◦ 大量資料的趨勢分析、風險分析與系統檢視 ◦ 根據系統分析結果提出建議 | 吳麗蘭 |
5. | 113.11.03 13:00-13:5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長照法規與政策 | 1.長照服務法、子法介紹 2.長照法人條例、子法介紹 3.長照2.0及ABC介紹及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政府的長照政策走向 ◎因應台灣長照變革的創新經營模式 ◎長照問題的探討 4.長照相關法規介紹(土地、建築、消防、財稅…) | 過去的發展,政府為了提供量好的長照環境,不僅要建立長照制度,提供資源,亦設立法規提供民營,可讓…公司投資長照法人,以公司為未來進入資本市場之主體,間接達成全民參與及利潤共享之目標 | 吳麗蘭 |
6. | 113.11.03 14:00-14:5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原住民文化敏感度之照顧議題 | 旨在培養學員在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環境中提供具文化安全的專業服務的能力,以確保照顧符合原住民族族群的價值觀和期望、培養學員運用文化敏感度的照顧自我訓練 | 所有文化都有以自我為中心傾向,具有某種程度的優越感。原住民有6000年的歷史,現仍有刻版印象與偏見,其由文化差異造成的服務衝突與矛盾,和 | 吳芮靚 |
7. | 113.11.03 15:00-15:5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課程旨在幫助學員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信仰和習俗,以提升其在跨文化環境中的工作效能。 |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在這個美麗的島嶼,有著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語言發展出不同的文化。族群差異是多元文化的內涵,每個族群都是台灣多元文化的資產。尊重多元文化的心態,豐富台灣的文化內涵,邁向一個真正的友善、充滿人情味的社會。面對人口快速老化,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台灣開始大力推動長期照顧,但具有不同文化與歷史的多元文化在照顧需求被滿足的同時,也同時會經驗到不同文化間拉扯與衝突的問題。故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課程旨在幫助學員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信仰和習俗,以提升其在跨文化環境中的工作效能。課程目標則在於使所有提供專業人員具備:由文化相對觀點(CULTURAL RELATIVISN)理解多元社會文化的能力,避免文化的種族中心主義。 | 吳芮靚 |
8. | 113.11.03 16:00-16:50 50分鐘 | 1.0 | □專業課程 □專業品質 ■專業倫理 □專業法規 | □其他 □消防安全 □緊急應變 □感染管制 ■性別敏感度 □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及能力 | 性別敏感度/性騷擾態度與因應行為 | 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自我反思檢核與情境演練等,以培養學員覺察分析影響評估、批判思考、做決定、問題解決、倡議宣導、自主管理監督等生活技能技能,經由覺察與評估網路性資訊,增進網路安全的認知與網路性騷擾的警覺性,提升預防與 因應相關知能,進而建立安全使用網路的健康生活型態,展現拒絕性騷擾的態度與具體行動。 | 性別議題與性別敏感 1.性別與性別角色 2.性別刻板印象 3.性別角色社會化 4.跳脫性別框框 5.兩性尊重與性別平等 6.如何培養及具備「性別意識」的敏感度 1. 定義與迷思 2. 性騷擾防治三法比較與適用範圍 3. 對被害人產生的影響與處理原則 4. 性騷擾事件處理四大招: a.相信自己直覺 b.申訴 c.調解 d.訴訟 | 莊 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