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博大精深,從豐富且多元的筆劃構成文字,字詞間有著令人眼花撩亂的相似字、破音字,更別提由文字組合成句子與文章。此外,學校中有許多團隊合作的機會,其中往往也會產生衝突與摩擦。本次課程榮幸邀請到四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講師,分享學齡孩童的學習挑戰。
第一堂由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副教授講授「修復式正義與校園霸凌」,分享長年研究校園霸凌及主持橄欖枝中心計畫經驗,剖析霸凌的形成與如何作為主持人引導雙方進行修復,提供解決霸凌問題的重要管道。修復式正義有別於傳統懲戒的方式,林副教授將主導權交給學生,提供安全平等的空間讓雙方進行對話、建立承諾並提出解決方法。
第二堂由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暨行為科學碩士班 孟令夫副教授介紹「動作運用(limb praxis)對寫字表現之影響與介入原則」,孟副教授在文字建構習得、書寫輸出…等領域鑽研多年,本次將以「動作運用」的角度,教導如何評估孩童的能力,並提供合適的介入活動。
第三堂由台東大學師範學院 曾世杰教授講授「讀寫困難的補救教學策略」,曾教授長期關注素養與學習,並深入偏鄉陪伴中小學生就讀,體會到城鄉間教育的差異後,選擇在東部深耕、推廣,以維護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秉持著因材施教的精神,研發出漫畫式教材…等,以降低教學門檻。
第四堂由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 蔡介立副教授介紹「以眼球動作探討識字與閱讀理解表現的歷程」,蔡副教授主持眼動與閱讀實驗室,透過專業儀器分析眼球動作,從視知覺、詞彙與語境脈絡等層次探討閱讀歷程中的不同議題,提供臨床介入或教學時不同觀點去分析與觀察孩童的學習狀況。
四位專業講師在臨床或學術領域多年,皆擁有相當豐富的研究及實務經驗,必能為大家帶來更多全面且實用的分享,讓大家對學齡兒童有更深入的認識,在幫助孩子學習的道路上更有方向與成效。
※ 課程推薦對象:
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教老師、國小教師等相關人員,以及對兒童發展有興趣的學員。
【課程表】
【注意事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