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tic Control-
BEYOND GLOBAL MOVEMENT CONTROL FOR PAIN AND RECURRENCE
Kinetic Control-
超越整體動作控制:聚焦於疼痛與復發
1、 課程描述
這堂課程是「肌肉協同肌」系列課程中的其中一堂。此系列課程是特別為了幫助臨床工作者,能最大化發揮出動作再訓練的效力,以協助個案有效控制疼痛、病理機轉和改善折衷功能。
在課程中將學習到如何辨別哪些個體,對於提供關節間平移控制的協同肌群(Local stabiliser role synergists, LS)再訓練有較佳的反應,以利於介入的成效與效率。
課程將介紹特定的認知再訓練策略,以改變LS角色協同肌群的徵召,同時強調應用至日常功能中的必要性。透過聚焦性於有主要LS角色局部穩定協同肌群系統的再訓練來降低復發率、重拾動作信心、在功能動作時保持無痛狀態,將是本課程的最主要的目標。
2、 課程簡介
脊椎、髖、與肩區域是人體動作功能與表現極為重要的部位。在肌肉骨骼問題處理上,儘管合併了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個案症狀的復發仍然是一個困擾臨床工作者的棘手狀況。因此,針對各組協同肌、以每種肌群所歸屬之分類應有能力表現出的理想功能為目標的訓練,是個案能夠有機會脫離復發循環、恢復最佳動作功能的關鍵。
藉由有邏輯的評估,臨床工作者將能夠區辨要由哪一個肌肉分類的訓練起手,並且症狀治療之外,更著眼於復發因素的考量,為個案定製出更精緻的動作訓練計畫。這堂課程賦予臨床工作者有辦法確切區辨為何、何時、以及如何評估那些主力於控制關節間滑動行為的肌群是否失能,並且進行再訓練。藉由這個完整的架構,臨床工作者將有能力去處理頸、肩、下背與髖等部位之惱人的復發問題。這堂課程亦提供當代實證資料的佐證,並且對於一直以來對於這些善於滑動控制肌群訓練方式的迷思提出論述與說明。課程中的實作部分,將帶領學員獲得改變肌肉徵召的能力,針對頸、肩、下背與髖等區域,協助個案重拾自信、真正往不再疼痛的方向進步。
3、 誰適合上課?
【為什麼選擇這堂課程?】對於課程有疑問嗎?歡迎繼續看看Q&A
Kinetic Control是什麼?
Kineticcontrol(KC)由創辦人澳洲物理治療師Mark Comerford與英國物理治療師Dr. Sarah Mottram於25年前創立,是英國Comera國際教育機構旗下的一門動作科學系列課程。KC是一套以人體「動作」為終極目標的介入方法,其獨特的臨床邏輯架構與手法,讓臨床工作者能夠:
● 洞悉「動作」背後的機制
● 將「動作」整合進他們的實務中
● 處理對大部分人來說,極為困擾的「復發」問題
KC探討的是在人體動作中,各個部位之間串連或解離的相對關係,以及支撐這些關係背後的複雜肌肉協同肌互動。針對這些影響動作的關鍵機制,KC提供一套完整的標準化評估方式,讓臨床工作者得以進行動作診斷,並且有邏輯的設計出動作治療/訓練方法。KC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動作再訓練系列之外,也有按其動作邏輯發展的徒手關節鬆動、軟組織處理、神經動力、貼紮等手法,以及針對慢性疼痛個案,以動作為最高目標的疼痛教育方法。總體言之,KC呈現的是在實證醫學、臨床經驗與評估、個案目標與預期療效取得平衡的整合性方法。如果您對人體動作想要有更近一步的認識,KC可以說是您必學的一門課程之一。
本次課程是Kinetic Control認證課程嗎?
是!KineticControl正式的認證課程包含Module class模組課程系列以及進階的Master class大師課系列,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的主題部位或是主題技法,您可針對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
Kinetic Control有限制上課資格嗎?
KineticControl的課程內容,原先是針對註冊的醫療專業人員設計的,例如物理治療師、骨病學治療師、脊骨神經治療師、足病診療師等,而非醫療之健康產業專業人員仍可參加Kinetic Control課程,但這些參加者必須自行了解這些課程內容是否對他們有助益、以及評量自己可以吸收的程度,再行報名。
【總結適合參加對象】
任何對動作分析/治療/訓練有興趣的人士,如物理治療師、骨科或復健科醫師、運動防護員、教練、運動醫學專業,皆歡迎參加。
若您還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上課,歡迎先報名參加KC前導課(時間:2022/4/17,地點:預計於陽明交大領航物理治療所)。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wnh2cLFhGhvgPQ5p6
參加前導課者,將獲得KC課程教育抵用卷一張,可用於未來正式認證課程的折抵。
4、 課程涵蓋什麼?
此門認證課程共含兩天,學員將被引導學習相關程序以及完成實作評估。每位學員在課程中將接受實作示範的評估,以及學習狀況的確認,以支持您可以將內容整合進臨床工作中。為確保您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學員應保有基本的身體狀況,因為您需要參加課程中的實作練習。
【課程內容大綱】
在日常功能中,我們肉眼可直接觀察到的動作,都會合併那些無法直接觀察到、出現在關節之間的平移行為(translation),包含滑、滾。這些平移行為是由一群擁有「local」—關節之間平移控制—的肌群所掌控。在有疼痛或是曾經歷疼痛的人身上,這群「local」肌群系統會受到侵害,而導致在初次的疼痛好了之後,若「local」肌群系統沒有被仔細評估抓出問題,再經過一段時間,症狀又會再度復發。因此,若能掌握如何評估的心法、如何訓練這群肌肉的技法,則可以降低肌肉骨骼問題的復發率。這堂課程累積了數十年的實證資料、臨床經驗,以肌肉的徵召效率為標的,來進行評估與治療。課程內容將帶領學員辨認如何真正對關節平移控制肌群進行集中訓練,以達節省病患時間、增進復健效率等目標。這堂課程的重點在於帶領學員學習,針對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如何進行以「改變肌肉徵召模式」為目標的特定認知再訓練,並且從這些特定的訓練連結至功能日常生活。經由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系統的介入,幫助個案減少復發、重拾自信、進而維持無痛的功能,是這堂課程深遠的目標。
【課程關鍵特色】
1. 辨認哪些個案的肌肉骨骼症狀是由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引起,進而需要這組肌群的訓練;改善臨床決策路徑,得以評估這組肌群的訓練優先順序,應該在介入一開始就練,或是放到訓練晚期再加入。
2. 提供完整的再訓練介入動作,讓臨床工作者得以有效率地為個案設計「降低未來傷痛復發率」的訓練菜單。
3. 提供臨床工作者一套可依循的臨床決策路徑去處理複雜的關節間平移肌群失能的問題。
4. 讓臨床工作者可以「人體動作」為切入點,去改善動作失能背後的「機制」—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
5. 讓臨床工作者得以將此特定肌群訓練方式融入其他的運動訓練中。
【課程學習成效】
在課程結束後,學員將有能力:
1. 評估與訓練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
2. 使用臨床決策路徑去找出哪類個案適用此種訓練模式。
3. 掌握激活肌群、訓練肌肉徵召的技巧。
4. 瞭解當代實證資料,能分辨哪些所謂局部肌群穩定運動是真的可以集中訓練效果到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並產生效果。
【課程程序大綱】
1. 為何對於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來說,由「動作」來切入很重要。回顧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如何在功能性動作中,提供關節與關節之間位移的保護性控制。
2. 回顧下背、髖、肩、頸等部位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解剖以及功能。
3. 回顧當疼痛產生,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的功能會產生哪些改變。
4. 檢視實證文獻資料,瞭解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在有疼痛、或是過去曾經歷疼痛,及會產生哪些失能現象。
5. 介紹臨床上,評估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之肌肉徵召效率的評估原則。
6. 下背、髖、肩、頸等部位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的評估。
7. 下背、髖、肩、頸等部位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的再訓練。
8. 下背、髖、肩、頸等部位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理想的進展訓練。
9. 下背、髖、肩、頸等部位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進行認知徵召效率訓練的動作學習策略。
10. 將特定的認知肌肉徵召效率訓練與個案的目標、優先順序進行結合。
【總結我會學到什麼】
1. 有能力評估與再訓練與個案復發風險有關的關節間平移控制肌群。
2. 有能力透過臨床決策路徑來辨別需要此項介入的個案,以及何時個案需要此項介入。
3. 提升引導技巧和肌肉徵召誘發技巧。
4. 有能力評讀並就當前的實證資料,區辨其他所謂LS角色協同肌群之評估與訓練方法,是否與當代的實證證據一致。
【課程時間表】
第一天(7/27 週六)
13:30 - 15:00 | 動作健康與肌肉協同肌、關節間平移控制穩定角色肌群之功能與失能 |
15:00 - 15:20 | 休息 |
15:20 - 17:00 | 關節間平移控制角色肌群之徵召能力的測試原則。介紹測試過程、以及下背區域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17:00 - 18:30 | 午餐 |
18:30 - 20:00 | 繼續下背區域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20:00 - 20:20 | 休息 |
20:20 - 21:30 | 繼續下背區域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第二天(7/28 週日)
9:00 - 10:30 | 髖區域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10:30 - 10:50 | 休息 |
10:50 - 12:30 | 髖、頸、肩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12.30 - 13.30 | 午餐 |
13.30 - 15.00 | 頸、肩的臨床肌肉認知徵召測試 |
15.00 - 15.20 | 休息 |
15.30 - 16.00/17.00 | 針對個案的目標與優先順序設計動作再訓練策略。介紹進一步深入學習方向。 |
(講師保有更動時間順序權力。若講師有額外補充內容可能會延遲下課時間。)
5、 上課資格
● 學員在第一天上課該日需年滿18歲。
● 學員需要基本的英語能力(定義為第二級)*,或是,使用當地方言參加國際課程者,需擁有合適的資格以及損害賠償保險,可以涵蓋本課程內容產品與相關技法。 對於使用本課程內容產品與相關技法產生的任何損害,Comera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其子公司以及講師不承擔任何責任與義務。
6、 講師介紹
林維萱物理治療師
林維萱物理治療師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為台灣首批完成Kinetic Control全系列訓練並註冊的動作治療師(KCMT, KineticControl Movement Therapist),也為亞洲首批赴英取得TPM認證的物理治療師(TPM pro),於2019年再度赴英,通過講師考試,成為Kinetic Control認證之國際講師(KCAT, Kinetic ControlAccredited Tutor),為該次考試唯一通過並成功取得講師身份之治療師。2021年取得Kinetic Control資深講師(Senior KCAT)資格。同時亦為Polestar® Pilate復健系列全認證指導員,曾擔任Polestar®Pilates培訓訓練導師;同時擁有GYROKINESIS®指導員、GYROTONIC®實習指導員身份。他持續跨界進修與整合不同的徒手治療、運動與動作介入方式,並堅信動作健康是人們可以活的獨立且有尊嚴的終極解答,擁有可以隨心而動的健康身體是無價的。
《專長》
動作治療與動作控制訓練
肌痛點治療
關節鬆動手法
肌肉能量技術
動態貼布貼紮
內臟筋鬆動術
顱薦椎治療
脊椎側彎皮拉提斯訓練
特殊族群復健訓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肌梗塞、心臟移植、心臟瓣膜疾病、各式開胸手術、肺動脈高壓、慢性肺阻塞與氣喘、截肢、心律調節器或體內自動去顫器者、肌少症患者、神經疾患等)
《專業證照》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
Polestar®Certified Practitioner of Pilates for Rehabilitation (復健系列全認證)
CertificatedKinetic Control Movement Therapist 英國Kinetic Control認證動作治療師
KineticControl Accredited Tutor 英國Kinetic Control認證國際講師
TPMpro 英國 The Performance Matrix認證動作檢測治療師
GYROKINESIS®國際認證指導員、GYROTONIC®培訓指導員
《現職》
陽明交大領航物理治療所 主治 物理治療師
7、 建議精進方向
這堂課程是肌肉協同肌系列之一,接下來您可以接續進行另外兩堂模組課程:
● Targeting Muscle Synergies to OptimiseMovement Retraining for The Low Back & Hip
聚焦肌肉協同肌:下背與髖區域之動作優化再訓練
● Targeting Muscle Synergies to OptimiseMovement Retraining for The Neck & Shoulder
聚焦肌肉協同肌:頸部與肩區域之動作優化再訓練
或是選擇協調效率系列:
● Coordination Efficiency to OptimiseMovement Retraining for The Neck and Shoulder
聚焦解離協調效率:頸與肩區域之動作優化再訓練
● Coordination Efficiency to OptimiseMovement Retraining for The Low Back and Hip
聚焦解離協調效率:下背與髖區域之動作優化再訓練
● Multi-Joint Synergies in Alignment andCoordination
姿勢與協調中的多關節協同肌
我們也推薦您參考未來預計開辦的實體課程,並填寫「未來課程優先通知登記」表單:https://forms.gle/V23Tqh1ozpB24eFU9,以持續發展並更新您的知識。
8、地點
大千綜合醫院碧英大樓五樓苗栗縣苗栗市信義街36號5F
9、費用:
本會會員8000元,需於7/20(六)23:59前劃撥
非本會會員原價15000元,團報2人共28000元
轉帳帳號:郵局700 帳號0291042-0335637
轉帳後請提供你的帳號末五碼以及姓名到官方line,以利確認
官方line帳號@kwd1682b
10.學分認證
無申請繼續教育學分
11、報名相關問題
請洽陳奕穎物理治療師電子信箱 bigbighead2002@yahoo.com.tw
報名網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