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古建築讀書會2024年度第四堂(此為非會員報名區)
講題:臺灣近代龍柱石雕工藝揭密–以保存者石地發為例
主講人:石地發老師、蔣若琳老師
時間:113.05.24(五)19:15~21:15
地點:【小樹屋│禾雀603】 臺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號6樓-603
費用:200元/人,入場收費。
報名方式:此為非會員報名區,線上報名使用。
講師介紹:
石地發老師,石雕匠藝技術保存者,為臺灣少有的本土石雕司阜,精通臺灣傳統石雕藝術與施作技法,早期石雕作品如國定古蹟笨港水仙宮、朴子配天宮,之後的個人作品多元豐富,新舊風格兼容並蓄,如保有傳統石藝的「中和廣濟宮」三川殿前檐口仿古龍柱,再者如突顯地方風土的「臺北陳德星堂」石壁畫。
蔣若琳老師,畢業於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專研於龍柱石雕、匠藝考證等,並對地方美術、傳統建築等有多元面向的研究。著有《臺灣龍柱石雕研究(1895-1945):以惠安石匠辛阿救為中心》。
講座介紹:
石地發老師於2020年親手完成中和廣濟宮前殿的一對石雕仿古龍柱,驚艷四方,近年指定為石雕技術保存者。蔣若琳老師專研於臺灣龍柱之匠藝,以惠安石匠辛阿救之探對象,進而延伸至臺灣本土石雕匠藝之研究,補足臺灣傳統工藝歷史的缺口。本次講座很榮幸能邀請到石地發老師和蔣若琳老師,一同分享關於石雕藝術的技法和發展。透過石匠師的口述、研究者的觀察,帶大家認識臺灣戰後石雕工藝裡,保持至今的傳統技法、與不為人知的故事。
講座大綱:
1.石地發司傅工作經歷
2.現代+手工的石雕工具
3.4.壁堵石窗和龍柱的施作/工序
5.石雕的修復方法
6.為「台灣石雕工藝的保存」做些甚麼
注意事項:
1. 請遵守防疫規定,全程配戴口罩。若有發燒或身體不適、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請勿參加。
2.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暫時閉館,地點更改為「小樹屋|禾雀603」。
3. 自2024年講座起,非會員入場開始酌收200元。
4. 講座空間前兩排為老師及會員優先限定座位,請勿佔位。
5. 講座後請協助復原場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