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青年四十不惑,段彩華、瘂弦、司馬中原、舒暢、洛夫、朱橋、楚茹、鄧文來、桂漢章趕赴生日宴,合照中,青年三位幼齡的女兒坐在最前排。
青年的一生,從蘇北、皖東、南京等地,到臺南、高雄、臺北,軍旅期間仍筆耕不輟,筆下《鐵漿》、《八二三注》、《破曉時分》……,晚年七易其稿,八度啟筆,留下55萬字的遺作《華太平家傳》。
2022年3月,青年的長女朱天文親自執導的紀錄片《願未央》上映,帶觀眾再一次凝視她們的父母,作家朱西甯與翻譯家劉慕沙。紀錄片中,朱天文、朱天心與朱天衣,在家中的客廳輪流朗讀父親和母親過去的情書。
為父親朱西甯《1949來台日記》作序,朱天心寫下:「如此的知識青年他也不是唯一,他們三五袍澤談談未來抱負之外,無非閱讀彼此的少作,穿著紅短褲、赤上身、草鞋、斗笠,年紀二十歲加減。」
談及朱西甯與劉慕沙的《非情書》,朱天衣說:「是我們今生聚首的緣起,而文學朱家的一切就是這麼開始的。」
✦講者介紹✦
朱天文,1956年生於高雄鳳山,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大學時期與妹妹和友人合辦《三三集刊》,後創辦三三書坊,任發行人。小說家、編劇。曾獲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及最佳原著劇本獎。著有《淡江記》、《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花憶前身》、《荒人手記》、《巫言》等,與導演侯孝賢合作的劇本有《小畢的故事》、《悲情城市》、《刺客聶隱娘》等。
朱天心,1958年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漫遊者》、《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獵人們》、《三十三年夢》、《那貓那人那城》等。
朱天衣,1960年生於苗栗銅鑼。著有小說集《甜蜜夢幻》,散文合集《三姊妹》、《下午茶話題》、《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記憶如此奇妙》等。其他教學著作有《朱天衣作文課》、《朱天衣說故事》等系列作品。
✦主持介紹✦
侯如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教授。長期關注台灣文學領域,曾出版學術論著《雙鄉之間:台灣外省小說家的離散與敘事(1950-1987)》、《鍛鍊風霜:台灣戰後隨軍來台小說家解嚴後身分敘事探析》,並撰寫多篇期刊論文。
(海報照片由目宿媒體提供。)
洽詢電話|(02)2343-3142 #105 王小姐(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7:00)
※因活動場地使用時間限制,本場講座不接受讀者簽舊書,感謝諒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