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的雙手非常靈巧,能夠執行各種多樣的動作,並操作各類不同的工具。然而,要能靈活運用遠端的手部功能,需要近端關節,如手肘或肩膀共同完成。若其中一個關節受傷導致疼痛,為了避免不適,許多人可能會自行調整動作方式以減少疼痛。若長期運用如此不正確的代償動作模式,將可能造成其他部位的傷害。
因此,上肢關節問題是影響許多個案運動能力和生活品質的重要議題。然而,上肢的症狀常常令醫療專業人員、運動傷害防護師或教練感到困擾,對於治療專業人員而言,必須對上肢關節疾患進行整體、全方位的評估,運用各類臨床檢查工具,找到症狀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制定更加精準的治療策略。
了解上肢關節與周邊肌肉的生物力學關係,是處理個案問題很重要的基礎。近十年來,我們對於上肢關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藉由這次課程分享給各位學員。
本次課程特別邀請到專精於肩關節傷害領域的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潘如瑜醫師,來向大家介紹肩關節傷害在臨床症狀與影像判讀之間的關聯性探討與分析;同時,也邀請到臨床經驗相當豐富的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 盧永昌醫師,分享上肢關節手術介入與術後照護之案例分享;此外,臺大物理治療學系 陳月霞助理教授,也將與我們介紹肘腕關節損傷的臨床評估與治療方法;課程最後,邀請到 臺大物理治療學系 林居正教授介紹肩關節生物力學分析與臨床應用之探討。各專業講師皆在臨床及學術領域執業多年,擁有相當豐富的實務經驗,必能為大家帶來豐富且實用的臨床治療觀點。
本堂課為大家提供上肢關節介入的關鍵解答,透過對上肢關節的全面性了解,並結合講者的臨床實務經驗,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
【課程表】
【注意事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