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早期療育專業人員訓練課程
氣質理論與測量及其與兒童社會情緒適應的關係
一、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 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
二、課程簡介:
約半世紀前,由徐澄清醫師帶領的團隊所翻譯並發表的兒童氣質量表(Behavior Style Questionnaire, BSQ),是臺灣的臨床兒童心理工作者目前仍慣用的測量工具,但過去五十年來,氣質的理論與測量已大幅進化,台灣實務界需急起直追。
「氣質」(temperament)所指稱的是個體出生不久便顯現的個別差異。學界中有許多不同的氣質學派,從完全強調生理基礎、並認為成人性格即為早期氣質的再現的「行為遺傳學派」,到強調氣質為孩童與其重要他人在互動中所共同建構的結果的「社會取向學派」,不一而足。本次課程將介紹各派氣質理論的特色與測量工具,並以「交互動態發展模式」(transactional model of development)的角度,說明氣質的生理發展、在行為與情緒的展現向度、發展歷程及其與親子互動、依戀關係的關連與交互作用。
三、講師介紹:
雷庚玲博士
現職: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經歷:美國紐約州立石溪大學心理學博士
專長:發展心理學,研究興趣為嬰幼兒、兒童與青少年的親子關係及社會情緒發展
四、研習對象/名額:早療相關專業人員/180名
五、日期時間:民國 113年1月6日(星期六)08:30~12:10
六、地點:臺大兒童醫院B1講堂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
七、報名日期與方式:
(一)報名日期:即日起至額滿為止,全程免費,請自備環保杯。
(二)報名方式:網路beclass線上報名。
(三)課程聯絡電話:02-23123456#274256
八、課程內容與流程:
時間 | 主題 | 主講者 |
8:30~9:00 | 報到 |
|
9:00~9:10 | 開場 |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 張麗滿臨床心理師 |
9:10~10:40 | 氣質理論:各派別介紹 |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雷庚玲 博士 |
10:40 -10:50 | 休息 |
|
10:50 -12:00 | 兒童氣質與社會情緒發展的交互動態模式 |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雷庚玲 博士 |
12:00 -12:10 | 提問與討論 |
九、學分認證:
各專業學分認定申請中(台灣復健醫學會、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社團法人臺灣職能治療學會、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語言治療師)、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社會工作師繼續教育積分)。
為響應環保,本課程將不發給出席證明。
十、此為實體課程,請務必配合以下管理措施,敬請體諒。
(1)請全程配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
(2)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等,請勿參與活動,宜立即就醫或返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