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從「討厭」開始靠近
主講導師:劉宇庭諮商心理師(aka下班心理師)
喜歡做各種大家認為「不像心理師會做的事」,例如選一本文學而非心理學的書跟大家分享,或紀錄並分享自己看起來沒那麼專業的時刻。因為當人們認為只有自己不夠好而拼命隱藏時,是很孤獨的,而當我們能展露真實的不完美,也能讓身旁的人明白,不完美也沒關係。
課程用書:張亦絢的《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已包含在報名費用)
課程大綱:
12/13(三)|坦然來恨一次看看
不管「有多恨」,都不需害怕,就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吧——張亦絢
討厭或恨,好像說出口就是某種不成熟或應該愧疚的事情,但沒能說出口卻會在心裡淤積,變成對自我的攻擊,和對自身情感的懷疑。
那就坦然地來恨一次看看吧,在訴說的過程中整理這份沒能好好成形的恨,明白自己恨什麼、為什麼恨,才能決定要留下什麼部分繼續前進。
12/20(三)|不原諒也是種選擇
為什麼道歉後頭就一定要接著原諒?更何況許多時候我們連道歉都沒得到。
有人說原諒是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但心不甘情不願的原諒,是不是也放棄了很重要的東西?
讓我們暫時忘記那些「原諒的好處」,誠實的面對自己「為什麼不原諒」,我不想放棄的是什麼?不想放下的什麼?想畫清界線的是什麼?
只要我們想清楚了,不原諒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正當的選擇?
12/27(三)|逃避雖可恥 但不可或缺
有些事唯有清晨知道 當最末的黑暗 陪伴著最初的光——任明信
總有那種時候,感覺自己狼狽、一事無成、卑微又渺小。明知道應該儘快起身面對明天的太陽,身體卻只想蜷縮躲進黑夜的洞穴。
雖然大家都說要快點站起來,但練習讓自己在黑夜裡安頓自己,和練習如何再次重新出發,同樣重要。
2024/01/03(三)|討厭自己也沒關係唷
愛不了自己,是這世界上最正常的事——安溥
當在生活各方面遇到困頓時,有時會突然冒出一個質問是:是不是因爲你不夠愛自己?
彷彿愛自己是生而為人吃飯喝水呼吸一樣自然就該學會的事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能好好的愛自己是一種糟糕的錯誤嗎?
但明明,有時我們就是如此真實的討厭自己。
討厭也沒關係,或許當我們不需要喜歡自己的全部,才能更公平的看待不完美的自己。
宇庭老師對於課程的期許:關於張亦絢的《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我一直記得後記的標題是「輕蔑也沒有關係喔」。想來在成長為所謂大人的漫漫長路上,有許多覺得自己「很不應該」的時候,但在「不應該」中,往往埋藏了不被允許但又無比真實的自己。
我想用年末的時間,跟大家一起輕輕敲開埋藏起來的部分,輕蔑也沒關係,不成熟或感到失望也很好,即使討厭著他人甚至自己,都可以。沒能長成理想中的模樣,正是我們能長出真實與獨特的開始。
從「討厭」開始靠近,讓我們試著溫柔地進行這件事。
課程細節:
1.收費方式:單人/四堂共1500元(含教材) 課程用書《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2.上課時間:12/13、12/20、12/27、2024/01/03
3.入場時間:18:30,課程時間:19:00-21:00
4.可提前向餐廳預訂餐食,於課程前食用完畢即可
注意事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