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外省與心世界》
▲講座緣起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於2022年初成立「眷村部」,挹注專責人力與經費,統籌臺北市眷村文化據點及相關資源,推動眷村文化推廣與保存工作,並循序漸進地擴充業務範疇。
今年本會嘗試從村內村外之「外省人」作為範疇,以《眷村、外省與心世界》為主題規劃3場講座,內容涉
及「外省人」離家遷臺的生命歷程、居臺的生活經驗、家庭與婚姻關係、族群身份認同、世代差異與變遷、返探親的矛盾與衝擊等,邀請相關議題之專家學者、文史工作者、眷村人、「外省人」第三代等參與會談,開放民眾聆聽講座及參與對話。
第二場 我們是誰?:世代交替下的外省人認同
(一)日期:112年6月18日(日)14:00-16:30
(二)地點:凱達格蘭文化館7樓多功能教室(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之1號)
(三)主持人:孫大川│山海雜誌創辦人
(四)與談人:
沈筱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趙慶華│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曾明財│退休新聞記者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五)講座介紹:
1987年蔣前總統經國先生公開聲稱「我也是臺灣人」,不久並開放兩岸探親,結束了長達38年的隔絕狀態,數以百計的第一代「外省人」得以進入中國大陸與長期分離的親友團聚。尋根溯源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隨著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國內政治及社會變遷的交互影響下,「究竟,我們是誰?」這樣的疑問,在「外省人」的群體裡,每個人、每個世代都有著不一樣的想法與觀點。隨時光流轉,「省籍」的意義已經十分淡化,但外省人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還存在特別的意義嗎?外省人後代又如何回應這樣的認同問題?
本次講座邀請幾位來賓,試圖去探討一個敏感且不易面對,與「身份」有關的外省人認同、情感價值、策略行動等問題,這些包括了政治觀點、認同建構、政治壓迫及民主化進程的角色等內容。我們期盼從不同世代「外省人」的生命與成長歷程來看,或許可以更同理彼此對於身份「認同」的差異,並感受自由民主社會所帶來的多樣性與多元觀點。
(六)講座流程:
時間 | 活動項目 | 人員 | 內容 |
14:00-14:15 15min | 1.開場 2.主持人致詞 3.與談人介紹 | 主持/開場: 孫大川│山海雜誌創辦人 | 「開場」致詞,介紹與談來賓。 |
14:15-14:30 15min | 第一位與談人 | 沈筱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主持人依序邀請與談人發言,每人15-20分鐘。 |
14:30-14:45 15min | 第二位與談人 | 趙慶華│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 |
14:45-15:00 15min | 第三位與談人 | 曾明財│退休新聞記者 | |
15:00-15:15 15min | 第四位與談人 |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 |
15:15-15:35 20 min | Q&A | 主持:孫大川 老師 | 開放現場聽眾向講者提問。 |
15:35-16:00 25min (預留10分鐘緩衝) | 與談人作結 主持人總結 | 主持:孫大川 老師 與談人:5分鐘 | 1.與談人最後一輪發言,每人5分鐘。 2.主持人總結,5分鐘。 |
16:00- | 茶點時間 會後交流 |
|
|
(七)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北投中心新村
(八)聯絡資訊:02-28910804 #25 陳先生 / cwt@taipeicultur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