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老街溪年代故事 感謝吳立仁老師帶領導覽
集合時間:2023年06月01日(四)上午09:15集合憑身分證領導覽機
集合地點:機捷A21環北站出口集合9:30出發
導覽老師:吳立仁老師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74b17f647134be104df
(會員名額25人免費,非會員10名200元)
沿中壢老街溪沿岸述老街溪沿岸歷史,機捷到中壢或車站上有三站未完成,中間就有許多故事,從清治、日治、到戰後,尤其是戰後建設,吳立仁老師將帶領我們走讀,中壢老街溪。
中壢老街溪風情
中壢早期的開發與歷史背景
中壢地區在明末清初時,為凱達格蘭族南崁四社中(龜崙社\坑仔社\南崁社\霄裡社)霄裡社棲息之地。中壢、楊梅一帶,尚為霄裡社番地。故本邑在漢人尚未移墾之時,盡為霄裡社管轄之地。大規模拓墾要屬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客籍墾首薛啟龍(淡水廳志寫薛奇龍)從斗六門北上,率眾數百墾至南崁到霄裡,崁子腳(今內壢)龜崙嶺(今龜山一帶),統稱為虎茅庄。因薛啟隆屬粵籍,故數百人中粵籍亦佔多數,如羅姓\劉姓\陳姓\呂姓\邱姓\黃姓…等等,奠定了中壢平鎮客家大本營開發基礎。
芝芭里劉家:劉家祖籍屬廣東省饒平縣。家族中劉邦友曾仕省議員ˋ縣長,劉興善曾仕立法委員ˋ大學教授ˋ典試委員。
過嶺許家:祖籍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家非常重視教育,許學斗為以文吟社社員,曾仕街庄協議員。許信良曾當選省議員,桃園縣長ˋ還造成中壢事件,其妻許鍾碧霞ˋ其弟許國泰都曾當選立法委員,許應琛曾代理縣長ˋ內政部次長等職,可說是政治家族之ㄧ。
在中壢有著一條河,因為流經中壢老街所以命名「老街溪」,老街溪是陪伴附近居民長大的重要地區,雖然它曾經被人們視為中壢市的「毒瘤」,但經過一番整治後老街溪已經恢復原來的風采。
老街溪在民國78年民間投資下,從中正橋至中央橋,加蓋了長725公尺,高5公尺的商場與停車場,下側的老街溪全被覆蓋著,加蓋時間長達20年。
**加蓋過程中因未依造圖說施工及無法取得使用證照等問題,造成閒置及河岸都市發展阻礙。
老街溪加蓋段的商場設施使用率低,且因為加蓋工程使得河槽窄縮,無法容納原本設計的洪水量,大雨來臨時洪水面上升,反造成兩側淹水,被視為中壢市的「毒瘤」。
民國100年3/11起政府決定啟動老街溪掀蓋工程,動工拆除加蓋商場,120天讓老街溪重見天日,同時拓寬窄縮河段使其符合治理河寬,並改善老街溪水質,營造為都市藍綠帶狀水岸親水空間。老街溪的整治包括開蓋、水利防洪、橋梁改建、都市更新、3.6公里環狀自行車步道及水岸景觀再造工程,希望讓老街溪活化、再生,恢復河川原有自然生態的美景。
用老街溪來敘述過去發生的歷史,與現在努力的做法。讓河川的自然生態、人文風情、觀光旅遊結合。
1興國市場、美豐福德祠2石靈公3興南堰、開蓋紀念廣場3中壢老街、中壢火車站。全程約2.5小時。注意防曬及補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