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講座場次:5/02(一)-5/06(五)晚上19:00-21:00,臺北市南港區東新街108巷23號(成德國中內)
◎戶外開講場次:另請參看【戶外走讀】場次線上報名表單
◎ 為防疫之故,本次公民週講座採實名制,敬請預先網路報名(戶外走讀場次不接受現場報名),並全程配戴口罩,本校並有權決定報名是否有效。
◎ 專題講座每場次實體限額40名,主題座談會每場次實體限額24名,戶外走讀每場次活動限額25名(S04場次限額20名),為期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共學,系統將限制同一人報名戶外走讀場次至多1場次(校內講座場次不限)。及戶外場次因應保險需求,務請詳實填具個人資料。
◎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
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111年第1學期現代公民素養週【室內講座】講座日程表 | |||
日期 Date | 編號 Session | 講座主題 Subject | 講師簡介 / 講座內容 Presenter / Synopsis |
5/2 (一) | 101 | 茶山文化無盡藏 | 【梁蔭民】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委員 在台灣談茶,好像離不開大稻埕、李春生、陶德、包種茶,只有這些嗎?茶曾是宋代以來的「護國神器」,更影響了中國及西方近代史,甚至中國文學處處有茶的影子。台灣有一種茶,與害蟲共生這是人跟自然互動、共處的標竿。歡迎一起來聊聊,拉開你對茶的視野,不要忘了這才是我們的底氣哦! |
5/3 (二) | 201 | 婆羅洲熱帶雨林與你我 | 【林金松】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的獨特多樣的風貌與多功能的生態系統,綿延的原始雨林,豐富奇異的自然景觀,驚人多樣的動、植物群,看見熱帶雨林的美麗與哀愁,認知熱帶雨林對地球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喚醒更多人對雨林生態保護的重視,提升環境保育的觀念,進而能參與協助森林保護,永續維護雨林生態。 |
5/3 (二) 、 5/6 (五) | 202 | 漁港的娛樂創生:台北人打造基隆餐酒-八斗子創生專案 《講座+參訪,二堂都可出席者才能報名》 《※限額15名》 | 【歐陽瑞蓮】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生,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第二屆城鄉Next在地經理人」專案 「港都」基隆,往昔有許多特色漁港,但隨著船隻噸位變大、漁港水位漸漸不堪負荷,使榮景已逝,漁港的經濟地位漸趨沒落。來自台北的歐陽瑞蓮和八斗子的耆老們聊天後,發現基隆旅遊能量很高,打造「八斗子版的猴硐」,振興八斗子漁村文化,與在地人合作,致力帶動漁港「美食之旅」,結合在地豐富海鮮,打造出精釀啤酒與特色餐廳,振興基隆海港娛樂。 ★5/3室內講座:晚上19:00 / 講座地點:成德校區★ ★5/6戶外參訪:集合時間09:50 / 集合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請自行前往集合點★ |
5/4 (三) | 301 | 長照2.0預備課 | 【張嘉蘭】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督導 高齡化浪潮來襲,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家庭照顧問題!長照預備課將讓您更了解長照資源,如何申請長照,如何安排適合自家狀況的照顧計畫,升級家庭照顧戰備力。協助民眾認識長照資源與照顧者議題、申請長照方法與流程,如何運用長照資源進行照顧安排計畫,進而減輕家庭照顧壓力。 |
5/5 (四) | 401 | 虎年談虎- 信仰與文化 | 【鄭勝吉】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文化史蹟講師 與虎有關的信仰與民俗文化,自古就充斥在我們的身邊,雖像是若有似無,卻又常常提醒著我們它的存在!!適逢生肖中的"虎年",特別安排這場講座與大家聊聊有關虎的信仰,以及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的"虎文化"與裝飾圖騰的種種,希望讓聽眾更進一步認識傳統信仰與工藝等等,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文化內涵,更進一步加深對自我文化的認知與認同! |
5/6 (五) | 501 | 地方稅節稅簡介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 【黃麗卿】臺北市稅捐稽徵處南港分處審核員 為推廣地方稅法令知識,讓民眾充分瞭解相闗地方稅常識,維護民眾其應有權益來節稅。 |
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111年第1學期現代公民素養週【主題座談會】講座日程表 | |||
日期 Date | 編號 Session | 座談會主題 Symposium | 講師簡介 / 講座內容 Presenter / Synopsis |
5/2 (一) | 102 | 失智友善照護-好好陪伴慢慢老 (地點:南港高工)
| 根據ADI國際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位失智症患者,而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109年統計,推估目前台灣約有29萬名失智者,平均65歲以上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故規劃「失智友善照護-好好陪伴慢慢老」座談會,希望藉此除了認識陪伴的重要性與技巧外,透過發想、討論與互動,共同討論建立陪伴失智者在地安老的友善家庭及社區。 ★分組活動:讓失智者也能浪漫終老–如何與失智者在家/社區中共享快樂時光★ |
●主持人:陳家瑞(南港社大安護志工社指導老師) | |||
5/3 (二) | 203 | 前進南港-用地方知識創生在地生活 (地點:成德校區)
| 我國自2019年設定為「地方創生元年」後,地方創生就成為顯學,經過近3年的發展,我們思考地方創生的能量應該來自於內部、還是外部?地方創生的生,究竟是生計還是生活?在大家幾乎都依賴觀光發展時,其他產業還有發展的機會嗎?請與我們一起進行對話與轉型,共同探討如何從在地出發,運用地方知識來創生在地生活。 ★分組活動:南港人如何玩轉南港生活★ |
●主持人:曹錫智(南港社大副校長) ●與談人:周聖民(南港願景躍升聯盟聯絡人);顏志豪(島內散步導覽老師、VERSE商務開發主任);黃欣儀 (河作社活動籌畫) | |||
5/4 (三) | 302 | 南港的天際線-閱讀今昔城區的角度 (地點:成德校區)
| 自1899年(明治32年)設立的「南港乘降場」開始,歷時百餘年,南港區域演變到以四鐵共構為中心的區域發展;尤其是自2015年進行的東區門戶計畫,快速翻轉著南港的整體城市結構,呈現新舊城區混合的天際風貌,城市的天際線隨著年代而變化,逐步刻劃出不同的風貌,呈現出多元文化與景觀。快速的城市改變,容易造成舊街區被忽視,然而今、昔城區各有各的獨特風格和獨特巷弄生活,透過本次座談會,讓我們試著以繪畫、建築和文學三個面向,提供不同角度的閱讀方式,將南港這個充滿活力,時時刻刻在改變的城市,紀錄於生活中。 ★分組活動:用新詩點開南港★ |
●主持人:潘文彬(南港社大環境學群講師) ●與談人:楊貴榮(南港社大講師);黃麗玲(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蘇美文(中華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建築.土木系副教授) | |||
5/5 (四) | 402 | 韌性南港-新東區門戶下的中研生活圈 (地點:成德校區)
| 東區門戶計畫區是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內的大規模都市更新區域,總面積440公頃,自2015年開始進行開發,定位為以南港車站四鐵共構站區為中心,並建立五大發展中心區域(生技、會展、文創、軟體及交通轉運中心)。在發展構想、生活圈機能及聚落位置上,區分為成德、玉成、東新、經貿及中研五大生活圈;去年本校探討了成德生活圈,本次將以「新東區門戶時代下的中研生活圈」為題,從居住、研究、文教、環境四個面向,深入討論中研生活圈的現在規劃與未來發展。 ★分組活動:如果有一天,資源不見了★ |
●主持人:張德永(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南港在地人) ●與談人:謝志勇(南港區中研里里長)、林淑菁(南港區舊莊國小校長)、潘文彬(南港社大環境學群講師) | |||
5/6 (五) | 502 | 藝饗南港-關於美學的N種想像 (地點:成德校區)
| 早期的南港產業重點發展包括:製茶產業、灰石產業、煤礦產業、磚瓦製造業、鋼鐵產業等,均曾盛極一時,各產業發展讓南港成為外來人口聚集地,因此累積出相當的人文歷史厚度。南港社大在地經營近20年,我們思考在地發展與需求,邀請大家運用無限想像,一起發掘隱藏在過去的人文美學,設計由內而外可執行的方案,發展南港的特色生活。 ★分組活動:我家也有文化財-N個小願望,你希望南港有怎樣的人文店/生活圈★ |
●主持人:孫夢平(南港社大表演藝術類講師) ●開場演出:戀戀南港四時情 / 高燈立 ●與談人:高燈立(南港傳奇舞台音樂劇執行導演、人文藝術工作者);陳美華(魚籃書坊負責人);潘蓬彬(南港社大藝術學群召集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