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ging    LOADING.....
歡迎來到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 !
免費、快速、簡單,輕鬆製作線上報名系統!
站內搜尋 承辦人員登入  · 註冊
最新活動 · 熱門活動 · 地圖搜尋 · 報名表範例 · 系統問題 · 功能說明

111年1月【覺行公益講座】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講座教授 李家維博士主講:「人之何以為人」

活動日期:2022-01-15

活動說明

講 座

2022115 ()14:00-17:00

人之何以為人

 

講 師 簡 介

主講人李家維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講座教授

現職: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講座教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臺灣中文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及博士後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學士 

經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任及第四任館長

      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所長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特別顧問及主任秘書

      慈濟大愛電視臺【大地與人的對話】主持人

 

內 容 簡 

       

    人之何以為人,這是一個不斷有新答案的老問題;孟子曰:「人與禽獸相異者幾希。」是以仁義為區別,而分子生物學家則說是基因使然。過去,生物學相信人類身上有大約10萬種蛋白質,對應10萬個基因,然而三年前人類基因圖譜揭曉後,赫然發現我們竟然只有22000個基因,比一年生的阿拉伯芥還不如!顯然我們之所以美好,不在於基因數之多,而是有個複雜的調控網絡。


       
我們的腦子和黑猩猩相比,體積大了三倍,但結構在解剖上差不多;是什麼使得我們如此不同?研究指出,人腦中有一群鏡像神經元細胞,讓我們可以了解別人的動作、意圖或情緒,感受旁人的痛苦與歡樂,更是模仿與學習的基礎,而人類語言能力的創造,可能也與之相關,人類的鏡像反應比猩猩、猴子發展得更為成熟,這些神經元系統或許是可能原因。


       講座將探討人類的起源與其他物種間的關係、聯繫與區別為何,含括分子生物、社會學及生物學等,並主要從演化的觀點延伸闡述,提出人之何以為人的深刻洞見。

 

主 辦 單 

財團法人覺行生命教育基金會 社團法人中華身心靈促健會

時間2022115()下午2:005:00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974

費用本活動為免費公益講座,歡迎您隨喜贊助。

報名專線02-8772-5771(本活動採實名制,欲參加者請先報名。)

 


活動官網

more events
BeClass 線上報名系統

111年1月【覺行公益講座】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講座教授 李家維博士主講:「人之何以為人」 (2022-01-15)(報名截止)
※ 姓名
性別
 
EMAIL(如需日後活動通知)
出生年次
※ 行動電話(以利即時訊息通知)

※目前報名數:0[查詢]、[編修]、[取消]
※瞧瞧近日最熱門的活動
報名截止
若有其它問題請洽活動承辦人員
近期熱門活動...
© 2024 - 關於BeClass |  隱私權保護暨服務及聲明條款 |  聯絡我們  |  手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