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免費線上講座-110-2公民素養週講座
【公民素養週免費講座33堂】11/1~11/6《 2021「防疫X健康X永續的新生活實踐」》
注意事項:
*11/4(四)陳志軒老師更動上課日期11/2(二)早上10:00上課
*講座名額有限,敬請於10/27(三)20:00前完成報名!
●講座連結於10/27(三)公布
●如選課人數不足,停開講座,於10/27(三)以e-mail通知,請務必留下電郵連絡方式,謝謝!
●公民週全部採用Google Meet線上講座
●歡迎教師、學員、志工與社會大眾參與公民週講座。
鑒於防疫為先、為增強個人與社群的免疫力與韌性(生存),促進個人與社群健康的身心靈(生命),關懷並積極保育生物多樣性(生態),健康的生態系提供給了我們經濟基礎(生產),進而給帶給我們幸福有品質的生活型態(生活)。
意即,生存 + 生命 + 生態 + 生產 + 生活=健康和永續的生活型態
講座議題類型:
Social:學校因防疫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減少了學生與老師及同學的互動,並對未來感到焦慮;部分工作者因為疫情,面臨失業或需轉換工作…等。WHO建議,在此時刻,我們應該大規模增加精神衛生的投資,以減少COVID-19對健康、社會及經濟的衝擊,造成心理健康的影響。
Economic:因疫情衝擊下,在邊境管制尚未完全解除前,如何推動國民旅遊與協助業者調整型態,從數位化、多角化經營著手,期望業者找到新商業模式,以順應時勢永續發展。
Environmental:理解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之間的關係,從人類防疫、動物檢疫、環境污染防制、生物多樣性保育等面向共同防疫。
LifelongEducation:面對疫情下的終身學習,不得不正視「線上教學」的議題,而除了考驗社大講師的資訊科技能力外,講師的態度與學員的學習動機亦息息相關。
Ethical:疫情下的高齡化社會,除了思考如何普及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是否也能考慮有沒有別的選項?又該怎麼做?第一步應該是透過公開討論,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安樂死等公共議題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