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成就路(文資小旅行)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台灣風土整合企劃有限公司
(一)府城信仰之美
臺南府城的民俗有幾句順口訣,例如「初九天公生,大家有吃食」、「十三關老爺生,拿香對拜」,「三月十九太陽公生,九豬十六羊」、「三月二十三媽祖生,吃袂厭」、「七月初七,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本活動即是針對關老爺生及太陽公生、媽祖生的民俗,及相關廟宇舉行文資導覽,散步解說社會歷史情境的發展,以及賞析廟宇的傳統工藝。
活動日期:10/2(六)、10/10(日)/15:00~18:00
導覽老師:鄭道聰(台南市文化協會研究員)
行程路線
14:50祀典武廟前集合
15:00祀典武廟
(1)山川門前講建築構造及空間格局。
(2)廟內匾額、文物傳奇故事。
(3)武廟相關的俗語。
16:00大天后宮
(1)山川步口壁畫的文化密碼。
(2)「忠、孝、節、義」晦翁和媽祖信仰。
(3)「平臺紀略碑」及「重興大天后宮碑記」。
(4)臺南媽祖相關的俗語。
17:20大天后宮迎和樓品嚐臺南特色小吃:碗粿、九豬十六羊糕餅、喝青草茶。
17:40開基武廟
(1)千里送嫂、桃園三結義、大意失荊州。
(2)神龕前對聯與關帝港俗諺。
(3)兩碗米、麵拜太陽公。
18:00解散
(二)南瀛宮廟之奇
臺南市的地理分佈以曾文溪流域而分溪南、溪北之區域,曾文溪是臺灣第四大河川,源於楠西經玉井、大內向善化、麻豆、安定、西港,在七股出海,歷史上從1823、1871、1904、1911年曾文溪數次改道,沖積出臺江內海廣大的平原,俗語「蜈蚣檨大戰青冥蛇」,就是形容曾文溪幾次大改道改變了城鄉地貌的過程。在其中有幾個歷史城鎮地區保存著王船醮及清醮的信仰,顯示了地方的特有文化。
溪南、溪北位處在水岸海濱之處,面對洪澇、瘟疫肆虐,因此各地依照科年辦理醮典以驅瘟解厄,在曾文溪流域著名者有西港刈香及玉勅慶安宮王府行儀、安定長興宮瘟王祭、佳里金唐殿蕭壠香、及清醮學甲上白礁暨刈香(以上溪北)、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等(溪南)。
以上香科皆有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登錄,本次文資小旅行活動即是安排參訪溪北地區的王醮,由民俗學者領隊車行導覽,或由當地解說人員,說明醮科行儀,介紹建築傳統工藝,使參加者可以賞析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價值,進而參與保存宣揚的工作。
活動日期:10/9、10/16(六)/08:00~17:00
導覽老師:周芷茹(台南市文化協會祕書長、研究員)
行程路線
07:50忠義路臺南美術館二館前報到、集合
08:40土城聖母廟
市定民俗: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指定/登錄2013-01-28
解說內容:土城香發展源淵、科儀特色及信仰圈、百年王船、古廟出土文物。
10:10安定長興宮
市定民俗:安定長興宮瘟王祭:指定/登錄2010-03-03
解說內容:長興宮最早的王醮記錄是乾隆37年(1772),至今已有二百四十餘年,整體儀式「出巡遶境」、「禳災王醮」、「王府行儀」和「王船」四大元素,進而演變成曾文溪流域舉辦迎送代天巡狩儀式的特色風俗。
11:20午餐-委請長興宮準備安定地方美食、小吃、飲料
13:40學甲上白醮祖亭
14:10學甲慈濟宮
市定民俗:學甲上白礁暨刈香:指定/登錄2008-06-27
解說內容:
學甲慈濟宮每年舉行的「上白礁」謁祖祭典及遶境,及由此所衍生4年一科的「學甲香」。
15:00佳里金唐殿
市定民俗:佳里金唐殿蕭壠香:指定/登錄2009-01-15
解說內容:蕭壠香有五大特色。
16:00西港慶安宮
市定民俗:西港刈香,指定/登錄2008-06-27
重要民俗:西港刈香,指定/登錄2009-02-17
市定民俗:西港玉勅慶安宮王府行儀:指定/登錄:2019-04-08
解說內容:指定西港刈香為重要民俗的要件,以及介紹玉勅慶安宮王府行儀。
17:00回程臺南美術館二館
(三)文協啟蒙之道
1921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在臺北靜修女中成立,以文化之向上為目的,展開啟蒙運動,推動設置議會請願運動。1923年10月17日文協第三回總會在臺南醉仙閣召開,確立以文藝、電影放映作為路線,臺南菁英在抵抗與屈從之間「多重邊緣性」的殖民情境中揭櫫啟蒙及政治運動。
本次「文協啟蒙之道」特別走訪文協臺南本部、醉仙閣、南座遺址,以及臺灣民報劇作家黃鑑村(青釗)故居。本活動沿途在事件地點設置看板、播放音樂(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歌、臺灣文化協會會歌、臺灣自治歌),以還原歷史情境。
活動日期:9/18、25(六)14:30~17:30
導覽老師:鄭道聰(台南市文化協會研究員)
行程路線
14:30原臺南州會
臺灣文化協會吳秋微醫師愛生醫院故居,解說文化協會人物事蹟及圖像展。
15:00太平境教會(馬雅各紀念教會)
基督教徒投入臺灣文化協會啟蒙工作的名人及事蹟。
15:20臺南公會堂
臺南精英在公會堂的事蹟。
15:40黃金火共和醫院址、臺南文化劇團址/民權路二段234號
15:50興文齋書局(文化運動基地)
《反普特刊》、《赤道報》、臺灣工友總聯盟臺南基地。
16:00經過《臺灣民報》劇作家黃鑑村故居,講述《蕙蘭殘了》。
16:20武廟佛祖廳(演講集會地點)
武廟佛祖廳是臺灣文化協會重要的演講地點。
16:40南座遺址/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65巷
臺灣文化協會及民眾黨在臺南活動的場所。
17:10醉仙閣遺址/中西區宮後街
臺灣文化協會第三會總會召開的地點。
17:20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遺址/中西區西門路二段225巷。
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
17:30臺灣文化協會的點心「擔子麵」
(四)西拉雅溯源之旅
以《蕭壠城記》為本次溯源之旅的藍本,1623年10月25日荷蘭人在臺窩灣建造城砦之後,派兩名商務員至蕭壠社拜訪原住民,回來後寫了一篇報告,後來稱為《蕭壠城記》,文中詳細記載了當時原住民生活的狀態。因此,本計畫則以蕭壠社北頭洋部落為溯源之旅的參訪地點。
活動日期:9/19、10/3(日)/14:30~17:30
張淑君(臺南市蕭壠社北頭洋發展協會解說組組長)
行程路線
14:20北頭洋立長宮集合(報名者依主辦單位提供路線資訊自行前往)
14:30立長宮(重建於1955年的部落公廨,門前有吳新榮題聯)
14:45登飛沙崙上望高寮,此地是北頭洋社的天然屏障,傳說千百年前一陣大風吹來飛沙堆積成崙,一直保持原貌,因此稱之,崙高18公尺。
15:30從望高寮走下到荷蘭井,相傳荷蘭引進水牛教導從事耕作,因此鑿井用水。
15:50尋訪飛番墓,清乾隆時代面君三次的原住民傳奇。
16:30走回北頭洋文化館,講解部落建築及夜祭的文化。
17:00品嘗西拉雅族特色美食【米賣】(音同ㄇㄞ),並交流座談。
17:30活動結束、賦歸。
諮詢專線:
電話:06-2263827
E-mail:signup@saccam.com.tw
報名期間:
第一次開放報名:9月06日 19:00~
第二次開放報名:9月27日 19:00~
注意事項:
1、為配合防疫請配合測量額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配戴口罩。
2、每場次報名人數20名,候補5名。
3、請於報名後3日內繳交保證金300元,於活動行程結束時領取保證金。
4、繳費後始為正取,活動日3天前取消參加,可退費需扣除匯款手續費30元。其餘概不退費。
5、全程使用語音導覽機、於活動行程結束時歸還。
繳費方式:
銀行轉帳
銀行:聯邦銀行府城分行
代號:803
帳號:068-10-2000070
戶名:台灣風土整合企劃有限公司
繳費後請於原報名表單「回傳繳款訊息」,回覆相關訊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