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講座場次:05/03(一)-05/07(五)晚上19:00-21:00,臺北市南港區東新街108巷23號(成德國中內)
◎戶外開講場次:(請參看【戶外走讀】場次線上報名表單)
◎ 為防疫之故,本次公民週講座採實名制,敬請預先網路報名(戶外走讀場次不接受現場報名),並全程配戴口罩,本校並有權決定報名是否有效。
◎ 專題講座每場次限額60名,主題座談會每場次限額30名,戶外走讀每場次活動限額25名(S05場次限額15名),為期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共學,系統將限制同一人報名戶外走讀場次至多1場次(校內講座場次不限)。及戶外場次因應保險需求,務請詳實填具個人資料。
南港社大校本部【校內講座】場次列表 | |||
日期 | 編號 | 講座名稱 | 講座內容/講師簡介 |
5/03 (一) | 101 | 易經與人生 | (專題講座) 易經不但可增長智慧,變化氣質,廣結善緣,拓展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在運勢不如意時,可逢凶化吉,學會它一生受用無窮。 |
●主持人:曾正吉/南港社區大學講師、台北市兩岸易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 |||
102 | 凝視南港:看見不一樣的畫 | (主題座談) 經常,社區大學都會框架在地方學的視角,美術類課程總會以「人、文、地、產、景」來定調是否合了地方學的範疇,近年來老師們也確實協同了環境教育課程的老師,不僅在南港走透透,也帶著學生畫透透了。然而,美學論壇邁入2.0的階段,我們總會思考著下一步呢?曙光就是南港社大的地方學,已有了新的目標,倡議「南港創智.共鳴創生」,「創生」似乎就交給儲備老學校的專案去努力吧!倒是「創智」,契合教育的核心價值,回歸「教育」的思考,是本位,也是本份。讓我們就以「南港畫」或「畫南港」為範圍,依據老師們自己創作的風格,或是教學內容的樣貌,對應切入美術史近現代及當代的位置,論述與辯證美學或史學上的事實與知識,是學術性的創作發表會,也是美學知識庫的進階補充。 | |
●主持人:潘蓬彬老師/南港社大藝術學群召集人 ●與談人:譚國智/文化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主講者:楊貴榮/南港社大講師; 廖繼英/松山社大講師; 鍾功哲/南港社大講師 | |||
5/04 (二) | 201 | 失智預防好重要!破解失智症迷思 | (專題講座) 全台失智症患者已超過29萬人,並以每年1.7萬人速度增加中。一項最新調查發現,9成以上民眾聽過失智症,但超過半數仍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顯示失智症迷思難破解。目前已知有許多方法可預防失智,例如不抽菸、多動腦、多與人互動等,但調查發現,即便超過80%民眾都知道多運動、保護聽力可預防失智,做到的比例卻僅有約60%,仍有努力空間。 |
●講師:林乃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專科護理師 | |||
202 | 前進南港—南港的地方創生之路 | (主題座談) 自從政府在2019年設定為「地方創生元年」後,地方創生就成為顯學,農山漁村、中介城鎮以及原鄉等區域均積極面對這個戰略議題。都會被排除在外,但都會僅在「生活機能上」佔優勢,卻有更多隱藏的弱勢群體的生存以及在地認同等困境,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檢視都會推動的不足之處以及探討合作共創、在地網絡連結等相關議題與挑戰。 ★延伸活動:錢進南港—你想在南港看到甚麼樣的店? ★ | |
●主持人:周聖民/南港願景躍升聯盟聯絡人 ●主講者:陳宥丞/台大國發所; 黃進發、張沛齊、涂菀庭、張詠然/台大城鄉所; 曹錫智/南港社大副校長; 黃怡明/大坑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 |||
5/05 (三) | 301 | 營造安全居家環境與簡易防跌操 | (專題講座) 1.中高齡常見的健康狀況以及高齡防跌的注意事項;2.檢視居家環境的危險 3.了解安全居家環境的重要;4.營造安全環境的範例;5.簡易防跌操 |
●講師:沈明德∕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國泰綜合醫院治療師(19年) | |||
302 | 布農族傳統文化植物運用 | (專題講座) 1.布農族的由來。2.布農傳統技藝的由來,包涵:歌謠、節慶祭儀。3.植物運用。 | |
●講師:巴拉卡夫(林南吉)∕台北市部落大學、文山社大等原住民植物編、布農族傳統文化與八部合音講師 | |||
303 | 南港的天際線—地方記憶與地景變化
| (主題座談) 1899年(明治32年)7月20日,於臺北州七星郡內湖庄南港三重埔設站,稱為「南港乘降場」從那時候開始~演變到現在台灣高速鐵路進駐的南港站,在南港的街道,是一份『懷舊與科技』的味道。在「1快、2捷、3高、4鐵」四大優勢,建商正積極把南港提升至高層次生活重鎮,在這地景的變化上,讓我們從這裡找到一點點「藝術性」? ★延伸活動:集合創作拼貼—南港地圖★ | |
●主持人:楊貴榮/南港社大講師 ●主講者:鄧國全/地方賊創辦人、到處偷故事的旅人; 陳鳴誼/經典工程顧問專案經理; 潘文彬/南港社大環境學群召集人 | |||
5/06 (四) | 401 | 地方稅節稅秘笈及統一發票兌獎APP | (專題講座) 1.地方稅簡介及各稅節稅小常識。各項繳稅及行動支付管道、統一發票雲端載具兌獎APP |
●講師:陳麗蘭∕臺北市稅捐稽徵處南港分處審核員 | |||
402 | 藝饗街道—忠孝東路7段的藝術街道想像 | (主題座談) 去年,南港剛舉辦了白晝之夜,讓南港藝術通了電,但通電後的南港不須也不能再等12年後再辦理大型藝術活動,南港社大以身為南港的在地教育單位,在地經營18年,我們思考連結周遭網絡,以非營利組織的能量,設計可執行的方案,運用我們的無限想像,策畫自己的藝術嘉年華活動。 ★延伸活動:藝享街道—若你是策展人,你會舉辦甚麼活動?可以怎麼呈現?★ | |
●主持人:孫夢平/南港社大講師 ●主講者:林育誼/南港社大講師; 張亮/部落文化藝術團執行祕書; 葉舜益/曾任成德國中等多所學校校長 | |||
5/07 (五) | 501 | 火場逃生及基本救命術教學CPR+AED | (專題講座) 火災有成長性、不定性及偶發性,意即任何時間、地點都有可能遭遇火災!更糟糕的是,等到發覺時,有可能已到無法逃生的地步!本課程將打破對於火場的迷思、傳授正確求生概念,即使無法逃生也有辦法在火場求生! |
●講師:賴勁綸∕台北市消防局成德分隊隊員,通過局內宣導訓練獲證,宣導經驗豐富 | |||
502 | 找尋南港藝術聚落 | (主題座談) 南港區早期為產業重點區域,其產業包括:製茶產業、灰石產業、煤礦產業、磚瓦製造業、鋼鐵產業等,這些都是因應時代的變遷而呈現的產業,從產業歷史進程來看,除了在地的:詹、闕、余、李、廖⋯等早期漢人移民外,南港已為外來人口聚集的地方,更成為出外人的新故鄉,長此以往歲月遞嬗,已累積相當的人文厚度,也已具備人文藝術工作者的優勢基地,如:南港瓶蓋工廠的日治建築運用,以文創區成果展示空間為例即是一例;然而,南港在未來極度商業化的環境下,是否可能以人文歷史為基底來建構一處藝術聚落呢? ★延伸活動:讓我們將你對南港的印象一起來畫面牆★ | |
●主持人:高燈立/南港傳奇舞台音樂劇執行導演、人文藝術工作者 ●主講者:鄭顯修/文物收藏家、畫家; 賴志明/敦煌畫廊負責人、靑田茶館主持人; 汪文豪/國立政治大學助理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