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關渡宮及「干豆分潮」
(非會員版)
集合時間:2020年10月8日(週四)
9: 00報到領導覽機
集合地點:
於「關渡宮」廟埕戲台前集合,領導覽機,09:20開始走讀!
交通: 㨗運「關渡站」或「忠義站」乘公車至「關渡宮站」下車即到。
導覽:郭平和老師 (營造達人退休、國家人權園區志工、社區樂齡教學老師公益導覽)
報名網址:
https:
https://www.beclass.com/m/rid=2443e2b5f7897cec0dfa
非會員10名,導覽機維護費用每人100元,建議自備耳機。
保險自理,請注意攜帶隨身物品、雨具、飲用水,並注意安全。
會員名額20名,會員免費,建議自備耳機。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聯絡人 張小姐 聯絡電話 0952097183
內容說明:
關渡宮及「干豆分潮」簡介
「關渡宮」之前身名為「天妃廟」,位於宮廟現址的後方山上,1712年由通事賴科鳩眾所建,原建築為茅屋,多數係由平埔族之力所建,1715年改建為磚瓦,並改名為「靈山廟」,當時縣令周鍾瑄將廟後山及臨湖(台北湖)數十甲地,授予該廟住持僧,招佃開墾收租(蘆洲原名「和尚洲」的原由),1719年移建於山麓現今位置,之後又歷經1774年至1890年多次修建,才奠定了該廟基礎。修建過程中出錢出力捐獻者,包括泉、漳、閩、粵、原,不分族群通力合作建造而成。1907~1909年向全島募捐,重新改建並擴大規模,當嶄新廟宇落成之後,正式更名為「關渡宮」。1913年因遭暴風雨侵襲毀壞,信徒發起捐款修復,1922年再度重修,香火盛極一時,因此有「南有北港媽,北有干豆媽」之諺語。
該宮廟奉祈主神為「媽祖」,附祈神明很多,不論佛、道或一般民間信仰,如;觀音佛祖、文昌帝君、各路財神、延平郡王、福德正神、千手觀音、玉皇上帝、西方三聖、藥師佛、三官大帝、瑤池金母、地藏王菩薩、幾乎你想參拜的這裡都有。 由山門進入拾級而上至廟埕,埕前靠知行路邊有一戲台,稱為天壇,天壇對面就是「三川殿」,左側建有鐘樓,右側是鼓樓。進廟通常是「入龍門,出虎口」,所以要從廟的左側門進入。進去的地方是拜殿,原為天井,為防風雨已加蓋透明屋頂,中間媽祖、左邊觀音、右邊文昌。出了拜殿右側單獨建有「延平郡王祠」,其右側尚有一間獨特的「玉女宮」。後棟最高大的宮殿建築是「凌霄寶殿」,五樓供奉三官大帝,六樓玉皇大帝龕,這裡是關渡宮藝術典藏的心血結晶,除了精雕細琢的牆堵,還有木雕花籃宮燈,以及刻工精巧的藻井。真正精華是殿內木作,用上等牛樟木與檜木一體成形雕就而成。最後以透明漆塗裝,取代通俗的安金上彩,保留原木色澤,由於空間寬敞高聳,益覺整體典雅而氣勢雄偉。「財神洞」在正殿後方,1980年代打通象鼻山後開鑿建造而成,洞內供奉各路財神,此洞可通往關渡碼頭和停車場,是前往關渡宮的另一捷徑。「古佛洞」是日本時代的防空洞,1970年代起擴建成石窟隧道,直通象鼻山臨淡水河的山腰,可眺望淡水河及觀音山之風景,洞口有一座「鎮洞寶臼」,是1964年拓寬淡水河道時挖掘出土。其他尚有未經介紹的部分,就請自行隨意參訪吧!
「媽祖」姓林名默,福建浦田湄洲人,生於北宋,西元960年3月23日,卒於988年9月9日,仙逝後歷代有不同封號;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當「長山過台灣」的漢人,從原鄉帶來供奉的神明,「媽祖」並不多於玄天上帝、觀音佛祖、廣澤尊王、大道公、及各地方王爺等、自從1683年施琅利用媽祖神話幫助他攻打東寧王國,鄭克塽降清,康熙帝隔年勉強將台灣納入版圖後,以朝廷之力協助民間興建媽祖廟,原本通稱「娘媽」或「媽祖」的「妃」級海神「天妃廟」,一路升格為「天后」、甚至「天上聖母」,而且數量也遠超過其他神明。
來此聖地,除參拜神佛,欣賞其雕龍畫棟藝術之美外,更值得一遊的是原始廟址的「靈山公園」;位於靈霄寶殿的後山,一層一層扶搖而上,垂直小徑、水平步道交錯其間,有涼亭、石燈籠、石觀音、石龜、石桌椅,以及假山魚池、瀑布、小橋,園區許多大樹間,種植著不知名的奇花異草,是參拜完畢後,尋幽攬勝休憩的最佳去處。尤其站在居高臨下位置,壯闊的關渡平原一覽無遺,眺望淡水河、基隆河、中港河、成仔寮河(現在的疏洪道),的交滙,甚至較遠的蘆洲、三重、五股都看得一清二楚。驀然想起,原來這就是傳說中淡北八景之一的「干豆分潮」,後稱為「關渡分潮」。行腳至此,方知什麼是風水上稱作「萬水歸堂穴」,怪不得1897年富商林大春講究風水,一度收購「靈山天妃廟」地,改建為自己住宅。
淡北八景:1.淡江吼濤2.戍台夕陽3.坌嶺吐霧4.屯山積雪5.干豆分潮6.蘆荻泛月7.劍潭月光8.峰峙灘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