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永安社區環境教育推廣計畫
一、 計畫名稱:一袋傳一袋、鹿野農廢大變身工作坊
二、 計畫目標:
108年是永安社區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第七個年頭,前六年我們大約每年接待了上百個團體,六年來也接待了上萬名來賓參與了永安社區環境教育相關活動,成果算不錯。
不過分析下來,大部份參加環境教育活動的單位,以學校、公務機關、環教相關團體為主,一般民眾及散客親子仍然參與較少,另外也想要帶領鹿野鄉社區社團加入農業廢棄物議題的處理,同時我們一再思考如何提高永安社區環境教育的影響力及行動力,因此提出了「一袋傳一袋、鹿野農廢大變身」計畫,也象徵著永安的環境教育工作可以一代傳一代。
108永安環教計畫將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對內及在地行動,我們將延續往年的志工增能計畫,持續不斷增強永安環教團隊的能量及行動力。第二部份,對外的環教作為,將包括以玉龍泉生態步道為場域,設計玉龍泉自然教室,提供參與民眾面對環境問題之行動策略,另外,針對台東縣內偏鄉學校及弱勢團體提供優質的環境教育課程服務,最後就是舉辦永安國際工作假期,展開與香港及其它地區的策略聯盟合作,一同種下更多的環境教育的種籽。第三部份,鹿野農廢大作戰,本年度將針對鄉內鳳梨及香蕉兩種農產之農業廢棄物進行處理,包括舉辦農廢工作坊、有機質堆肥行動計畫(一袋傳一袋)、鹿野農廢大變身等。
期待藉由108年計畫的推動,可以帶動更多民眾加入環境永續的行動,以及世代傳承的精神(一代傳一代),並且可以讓永安社區的環境教育可以串連鹿野鄉、台東縣,甚至國內外,發擇社區型環境教育場域的影響力及行動力。
三、執行單位: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四、計畫內容:鹿野農廢大變身工作坊
1.鹿野鄉是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鄉內有許多農特產品,包括稻米、茶葉、鳳梨、香蕉、咖啡、玉米、洛神花、釋迦等等,農業生產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不過全鄉超過四千公頃的農地,每年產出的農業廢棄物數量不少,部份農民仍會以燃燒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農廢,造成環境的污染問題,值得大家來關注。
2.為了協助解決鹿野農廢污染的問題,永安社區環境教育園區於107年起開始推廣針對鳳梨農廢的行動,開發出「紙愛鳳梨」課程方案。延續107年的議題,我們持續關注鳳梨農廢議題,並且再加入香蕉農廢的問題,在永安及龍田地區,每年有數十公頃的香蕉園,由於香蕉屬一年生的短期農作,每到香蕉產季,農民會使用大型紙張套袋來保護成長的香蕉,但在香蕉採收時,成堆的香蕉套裝就會放置在香蕉園區,最後農民再用一把火將其燒燬,造成許多空氣污染,另外數量眾多的香蕉植株,農民大部份將其用耕耘機打入土中處理掉。
3.因此在108年,我們將針對鳳梨及香蕉的農廢議題,進行討論及找到適當的解決方式,透過工作坊、體驗活動、實際行動方案等等方式,為鄉內的農廢問題找到解方。同時我們也將從永安社區的參與,擴及到鄉內其它社區,一同來處理農廢。
4.針對「鹿野農廢議題班」,我們將有三個具體方案,第一是農廢工作坊,第二則是有機質堆肥行動計畫、第三為鹿野農廢大變身等,以下說明如下:
(1)鹿野農廢工作坊:此項將配合永安環教志工增能課程,利用兩個半天進行農廢工作坊,包括邀請具實務經驗的老師來分享,並且以工作坊實作的方式,一同來腦力激盪針對鄉內農廢問題的處理,產生出更佳的解決方案。
(2)工作坊日期:108年3月20日08:30-16:00
(3)工作坊地點:永安社區麗園有機農場
(4)工作坊課程如下:
時間 | 課程名稱 | 講師 | 地點或說明 |
08:20-08:30 | 學員報到 |
| 麗園有機農場 |
08:30-09:20 | 農業廢棄物面面觀 | 廖中勳 |
|
09:20-10:50 | 居家堆肥及廚餘再利用 | 宋惠美 | 台東環保局 |
11:00-11:50 | 鹿野農業廢棄物變身工作坊(一)現勘及討論 | 廖中勳 廖正忠 | 針對鳳梨及香蕉產業及其它 |
12:00-13:00 | 午餐 |
|
|
13:00-13:50 | 社區型有機質堆肥分享 | 廖正忠 |
|
14:00-15:30 | 鹿野農業廢棄物變身工作坊(二)實作及討論 | 永安團隊 |
|
15:30-16:00 | 綜合討論 |
|
|
(5)本工作坊,歡迎所有對此議題的朋友報名參加。活動洽詢:永安社區吳小姐09196116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