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計畫名稱
「發現城市綠洲-台北尋旅踏查」
二、 計畫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
協辦單位:台北市士林區富洲社區發展協會
財團法人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
與青年事務相關團體、在地文化、教育等組織單位。
三、 理念與特色
作家卡爾維諾所寫的《看不見的城市》,是一本關於城市的小說,也是關於城市的隨筆寓言。而之所以寫這本書的緣故,則是因為「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做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後一首愛情詩。」書中馬可•波羅向忽必略可汗描繪了形色的城市:記憶的城市、欲望的城市、符號的城市、貿易的城市、死亡的城市、隱蔽的城市等等,但其實這都是同一個城市—關於威尼斯的片片段段。
「發現城市綠洲-臺北尋旅踏查」便是以此作為旅程的發想規劃,將重新定義城市的生活樣貌,帶領遊者走入城市中的各個區域切面,透過不同於一般景點的尋訪探索,得以認識隱沒在城市光鮮麗幻背後的各式樣貌,關於遺忘、關於荒落、關於本真、關於歷史的種種一切,而後再將其總歸統合,綜言之,本旅程最大的意義特色,即是對於城市生活的再發現與體認,探掘城市多樣的風華面貌。
四、 目的
引領青年拾回【張望】的能力:藉由認識在地議題與文化,培養青年成為有意識的行動者,憑藉寬廣的視野與行動參與,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重新探尋發現城市的多元生活樣貌,關心公共議題及知識解放與作用生活的接軌,並期盼青年建立【闡述】和【組織連結】的能力,落實在地關懷的【行動實踐力】。
五、 參與對象及人數
15歲至30歲,熱愛台灣在地文化的青年成員為主,至多20人。
六、 活動時間
暫訂為104年8至24日至8月25日,共2天1夜。
七、 活動地點
以台北市地區為主,包括社子島區域及寶藏巖共生聚落等。
八、 活動內容
第一天
0830-0900 台北火車站 東三門口集合
0900-0930 行程說明
0930-1020 車程時間
1030-1230 社子島區域 參觀社子島社區,認識在地歷史與聚落故事
1230-1330 午餐時間
1400-1600 社子島區域 協助在地社區進行綠化營造工作,以及親身進行農耕勞動
1630-1800 騎自行車漫遊社子島,觀賞濕地、河口生態,以及欣賞夕照之美。
1800-1900 晚餐時間
1900-2100 社子島區域 影片欣賞與討論:社子島紀錄片-看不見的島
2100-2130 車程返回劍潭活動中心
2200 休息時間
第二天
0800-0830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起床時間
0830-0930 早餐時間
0930-1030 車程時間
1030-1100 寶藏巖共生聚落 戲劇工作坊:團隊互相認識 公共討論
1100-1200 城市論壇:聆聽寶藏巖的故事,從流離者之家到藝術家之村
1200-1300 寶藏巖共生聚落 午餐時間
1300-1400 寶藏巖共生聚落 介紹寶藏巖歷史環境特色 李哲宇老師
1400-1520 參觀寶藏巖之歷史建築觀音廟、住村藝術展覽,老屋等建築與人文空間。
1520-1600 學員分享、交流心得時間
1600-1650 車程返回台北車站
1650- 賦歸
九、 達人背景資料簡介及達人推薦行程之推薦文字
寶藏巖之達人導覽為李哲宇先生,其為寶藏巖駐村藝術團體差事劇團的演員、編劇及導演,曾有規劃導覽寶藏巖藝術村之經驗,帶領民眾與國小學童參觀此一歷史、藝術共生聚落,現亦就讀於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班,對於寶藏巖之歷史文化有其獨特之觀點及掌握,特過其之導覽及解說,從歷史、藝術、社會都市學等觀點切入,可以更為深入掌握此一共生聚落的點滴與脈絡。
☆寶藏巖導覽簡介與推薦景點
位於公館鬧區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包含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其主要由六〇及七〇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台灣特殊的聚落樣貌。爾後則因各界人士爭取保留,成為現今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除了原始的居民外,更有招徠許多藝術家駐村,為一共生聚落,是台北市相當具有特色之地。
預計規畫的導覽景點如下:
1. 寶藏巖寺
2. 差事劇團
3. 尖蚪咖啡店
4. 小本書書店
5. 她的實驗空間
6. 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
7. 二皿設計
8. 「南國再見 南國再見」電影場景
9. 「麵引子」電影場景
10. 寶藏巖軍事歷史遺跡
11.寶藏巖居民建築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