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25.2012(六)晚間7:00-9:30
講者:夏曼.藍波安 X 吳明益
總策畫:虹風(小小書房店主)
文/虹風
「如果現在我們掌握了一切的一切,不經篩選,我們在終端機上擁有無限量的資訊,那麼記憶是什麼?這個詞的意義為何?當我們身邊有個電子僕人可以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甚至連我們問不出來的問題它也知道答案,那還有什麼是我們該知道的?當我們的輔助器具什麼都知道,無所不知,那還有什麼是我們該學的?」(《別想擺脫書》,頁66)
現今,我們或許活在一個更為精確,也更模糊的時代:一切看似被新的載體記錄下來,每日在我們指尖、眼前,流過巨量的資訊,被處理、被標記、重新剪輯、拼貼、複製,飽脹與匱乏的雙重焦慮從人們的生活孔隙溢出。關於時代流向的預言甚囂塵土,何者將亡,何者將興,未來還沒來,就已經層層地擠壓著現在——因而,有人急急奔向新的時代,以免被刪除、替換;也有人,長久沿著時光的軌道來來回回,挑沙撿金,無畏前方的路途將是狂風暴雨,抑或末日將臨。
現今,我們或許活在一個,一切彷彿都能一指鍵入找到答案的時代。然而,我們不禁依舊要問:你如何「選擇」你要的那個答案的?尤其,是如何從5849317個搜尋結果裡被挑中的?誰有能力,以及如何,成為那個法國作家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口中:走過成堆的垃圾山、廢棄堆,一眼便能發現珍寶,「擁有一雙訓練有素的眼」之人?
曾經,毫無疑問地,許多人們通過書寫、閱讀,累積了這樣的能力。他們閱讀、梳理、思索、攀爬那些無以數計的遺產,從歷史的灰燼、廢墟中,搭建橋樑、高塔,以連結、瞭望過去與未來。因而,倘若,在這個世人宣稱書將死亡,數位稱王的時刻,我們依舊視書寫、閱讀為理解自身所佇立的這一刻,腳下世界形貌的祕密通道,那麼,面向未來急速蔓延開展的億兆歧路迷宮,誰將能夠遞給你,走出迷宮的那條織線?
織線或許不只一條,出口亦然。
試圖理出這一條條的織線,乃此次「舒/書讀世代」的策畫概念——這些我們所欽慕的作家、創作者,這些專注於文字,成就為一本本書的前輩,是如何在自身的生命之海裡,下錨定位?他們如何穿梭於甬道、迷宮之中,有何祕訣?他們如何通過閱讀、書寫,成為自身現今的樣貌?不同世代的作家,面對不同的時代氛圍、社會情境、文化土壤,在閱讀與書寫的脈絡、軌跡上,又有何種相似與差異?
同時,這16場分佈於台北地區的獨立書店、出版門市、文學閱讀空間的座談,亦欲向這些在數位時代洪流,依舊堅持發出小小微光的場所、所有支持的讀者致敬。每一場座談,都依據這些書店、空間的經營特性,安排講題與講者;此外,今年度的規劃裡,有幸能夠邀請到位於天母,已經經營十年的溫暖社區小書店「天母書廬」加入,並且也很榮幸邀請到,去年因為時程緣故未及參與的「信誼親子書房」,為親子閱讀、兒童閱讀的推廣,帶來新的活力。最後,則是壓軸,將在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南,甫重生的文學空間「紀州庵」上場。
期許,我們在未來更為遼闊無邊的訊息之海,抑或將有一日成為灰燼的歷史餘跡裡,還能夠透過閱讀與書寫,記憶,掘土、建構、重生,一個人類能夠賴以生存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