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ging    LOADING.....
歡迎來到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 !
免費、快速、簡單,輕鬆製作線上報名系統!
站內搜尋 承辦人員登入  · 註冊
最新活動 · 熱門活動 · 地圖搜尋 · 報名表範例 · 系統問題 · 功能說明

(免費入場,需預約!)12.18(六)殺,或不殺? 當我們討論「廢死」時—— 張娟芬《殺戮的艱難》書友會

活動日期:2010-12-18

活動說明

原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小小書房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4609333.html


活動名稱當然又是偷來瑞蒙.卡佛的,「當我們討論xx時」,隱台詞是「我們討論的究竟是什麼」。有看過《女王的教室》這部日劇的人,一定記得天海祐希被送進教師再教育中心的理由。在她還是「溫柔的老師」時,遇到一個學生,聰明、家室背景後台雄硬,暗中欺侮班上弱小同學甚至可能逼該學生跳河,被老師發現之後,他問:「我一直很想知道,人為什麼不可以殺人?」於是老師跟學生兩個大幹一架,刀血棍棒相向,掐著學生的頸子,老師說:因為,「不管是誰,都有你所不知道的了不起的人生。每個人都擁有的家庭、愛、夢想、希望、回憶、友情、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剝奪。反之,誰都沒有權力給予他人苦難、痛楚、悲傷,所以不能殺人。」這個理由,很難反駁,不是嗎?

關於殺人,再來看近期紅到爆的,從小說改編的電影《告白》,劇中導師發現是她的兩名學生,聯手殺了她幼小女兒,即使被捕入獄,也受未成年法「保護」,不得「求死」,因而,森口悠子便動用「私刑」,讓這兩個未成年兇手「生不如死」。森口有其機會、智慧與能力直接殺了他們,但她為什麼不?甚至,她一開始就不是要置這兩人於死地。作為受害人的家屬,在無法保護她的司法體制外,她求的是什麼?

「人可不可殺人」,多數人心中會有個立即的答案。「人若殺了人,該人可否被誅之」,答案就沒有那麼肯定與快速了。贊成死刑者,強調死刑能夠有效嚇阻、減低殺人犯罪率,有些認為死刑「以命償命」是天理正義,亦有些認為,對加害者求處死刑,才能還給受害者家屬正義,甚至撫慰他們悲憤、痛苦的心靈與餘生。反對死刑者,有些針對上述論點一一反駁,有些則如「廢死聯盟」,試圖從探討司法制度完善與否、死刑是否違憲、違反人權、台灣受害者保護制度的漏洞與建立,以及擊破台灣「死刑零誤判」的神話切入,甚至在今年七月,邀請MVFHR(美國受害者家屬促進人權聯盟)的成員,訴說、分享他們作為受害者家屬,卻反對死刑的立場與歷程。

還沒收到《殺戮的艱難》之前,我就曾經在網路上讀過娟芬從「不確定是否贊成廢死」,到成為廢死聯盟的一員的歷程。在這本書裡,可以看見她開始慢慢深入司法體制後,所遇到的種種阻礙,從這些阻礙裡,再衝撞而出的激盪與思索。她與廢死聯盟去拜訪過死刑受刑人,去拜訪過受害者家屬,與反對廢死的諸多聲音交鋒,「隔空」與司法體制「交手」(法之大門難入!)……她的語調寫來平緩並不激情,然而此書依舊看得我驚心動魄。我們所倚賴的司法體制(我有幸從未進入的那個門),在娟芬筆下,充滿被官僚相護的縫隙、層壘森嚴封閉不透明的機制,讓我時時刻刻彷彿陷在卡夫卡《審判》情節裡,感到無法呼吸。

死刑的存廢與否,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議題。歷經二十年,蘇建和案二審十八更台灣高等法院宣判無罪,受害者家屬希望檢察官再上訴之時,對於死刑案,我們社會要求的、需要的究竟是什麼?而一直為這些死刑犯奔走的人權團體、以及廢死聯盟,他們的訴求是什麼?罪惡與正義的衡量尺度誰決定?好人與壞人的區別有多大?「廢死與否」,需要更多理性的對話,以及更重要的:對於從受害到加害者之間、雙邊家屬之間,公民,以及政府,甚至是媒體,應該要擔負的角色與責任,又是什麼?無論你贊成死刑與否,都邀請你來參與這場書友會。

時間:12.18(六)晚間7:30-9:00
講者:張娟芬(作者)
費用:免費入場,需預約{會員當次購書可享全店書籍八五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折優惠;非會員當次購 書可享全店書籍九折優惠,其他商品全店九五折優惠,並可成為成為會員;特價品不再折扣}
人數限制:預約報名22人(額滿可預約候補),現場開放3名。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永和市復興街36號) 2923-1925  2923-1926   smallidea2006@gmail.com

活動官網

more events
30
近期熱門活動...
© 2023 - 關於BeClass |  隱私權保護暨服務及聲明條款 |  聯絡我們  |  手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