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時刻保持覺知,不被習氣和散亂擾動身心?
「四時瑜伽」,是「醒、夢、眠、死」四種狀態下的修行路徑 。
醒時—在現實中保有穩定的覺知,不被習氣掌控,活出本該有的自在平靜 ;
夢裡—修持清明夢,延續覺知,認出夢境 ,轉化夢境 ;
眠中—深層睡眠時,也能覺知不斷,實證光明心性 ;
死亡與中陰階段—具信勤修的重要時刻,保持覺性以求解脫開悟。
相續的覺知貫穿清醒、夢境、睡眠、死亡的四種狀態,這是持續安住在自心本然狀態的一種修持。
化育台中敬邀尊貴的第十二世蘇曼噶旺仁波切,為大眾開導「四時瑜伽」,此實是解脫開悟至要竅訣,請您務必「保持覺知」珍惜此次法緣!
▉關於講師:
現世的噶旺仁波切,1965年六月三十日出生於錫金岡渡,是第十二世不間斷相繼轉世利生的精神導師。 1976年,十一歲時陞座為第十二世蘇曼噶旺仁波切,典禮由十六世大寶法王主持,法王賜名「曲炯定巴囊嘉聽禮昆恰帕贊波」,意即 "智行圓滿的勝法護怙主" ,深蒙法王恩澤,親授法教、灌頂、口訣等。⠀
大寶法王圓寂後,1981年至1991年,負笈那蘭陀佛學院,成績斐然 ; 無論是在佛學哲理或儀規實踐上,都自然流露天賦異稟。 其主要導師有四大噶舉法王子 : 夏巴仁波切、錫杜仁波切、已故的蔣貢康措仁波切以及嘉察仁波切 ; 明師也包括已故的卡盧仁波切、烏金祖古 ; 也曾求教於康誠創古仁波切、康誠叔定嘉蘇仁波切及康誠楚達甸票仁波切,都是知名學者。
1987年,仁波切開始弘法利生事業。他笑臉燦爛、和藹可親,教法淺白清晰。 尤其強調弟子應從日常生活中實踐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深得弟子愛戴,尤其在東南亞地區。1996年,仁波切在信眾懇請下,於印尼雅加達創立第一間蘇曼噶舉佛學會。
1991年八月,仁波切重返青海蘇曼寺,此回鄉之旅,他為成千上萬的前世弟子、轉世祖古、僧俗二眾舉行殊勝灌頂薈供。居藏期間,亦不厭疲憊地聆聽信眾各方需求,竭盡所能圓滿其願。
同年,成立蘇曼噶舉信託基金會,旨為維護弘揚金剛乘法教和噶瑪噶舉法義傳承。仁波切慈悲關注民生,在基金會名下資助建橋鋪路、辦學、醫療、養老及孤兒院等公益,充分流露慈悲的菩薩精神。1992年,在錫金興建新的蘇曼噶舉傳承駐錫地,2013年台灣蘇曼噶舉高雄中心正式立案,這都是仁波切利生的佛行事業。2021年七月,仁波切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宗教人文碩士學位,論文並獲得人文學科傑出論文院長獎。
▉關於課程:
主題:四時瑜伽
上師:第十二世蘇曼噶旺仁波切
日期: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下午2:30~5:00
地點:化育台中道場(台中市北屯路453號5樓)
課程費用:免費 (歡迎隨喜護持)
提醒1:此課程乃現場實體課程,請確定您能來現場,再行報名
提醒2:報名方式一律網路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