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灣文化路徑推動計畫】
基隆社區大學114年春季班 公民素養週
基隆400戶外走讀
走過基隆400年,用双腳、双眼閱讀城市人文歷史變遷
名額:每場次各20人,共40人,不得重複報名
對象:限本期基隆社大師生參加
費用:免費(報名前請務必詳閱表單中的注意事項)
講師:陳坤松(黑熊)老師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Y55Ly 或由社大官網連結
承辦:02-24322699轉14游淑君執秘
★戶外-加映(一)
礦山、砲台與基隆第一嶺
日期:114年4月29日(二)
時間:08:45集合09:00開走(3hr)
集合點:三坑火車站旁龍安街200-1號
路線:三坑火車站 → 〈石硬港線〉與地藏王菩薩廟 → 盛益、英和煤礦 → 三坑得意堂 → 德厚里土地公廟 → 尚智國小→ 獅球嶺東砲台、捨石山 → 獅球嶺池 → 獅球嶺砲台 → 合利煤礦 → 〈獅球嶺線〉與炭埕
注意事項:04/29因坡度陡峭,四肢靈活度不佳者,請勿參加,除了維持活動行進速度也避免發生危險。
景點介紹:
1.石硬港線
1897年石田庄七、山口祐三郎取得礦號88之礦權,旋即向總督府申請輕鐵架設許可,自坑口(今三坑火車站附近)運煤至石硬港下游之貯炭場,即玉田貯炭場的位置(龍安街29號至49號南側),再用舟楫從旭川河輸出,稱為〈石硬港線〉。後輕便軌道所有權歸木村久太郎(1907)、基隆炭礦株式會社(1919),戰後歸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2.盛益煤礦
石硬港自1848年即有煤礦開採,日治時期由何福在設權,後由石田庄七、早川新接手經營。1907年礦權移木村久太郎,乃合併周遭礦區,成立木村炭礦第三坑。1919年礦權改歸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稱田寮港三坑,1929年改稱基隆三坑。
戰後為台灣工礦公司永基煤礦所轄礦場之一,礦山名「基隆三坑」。1957年由龔有仁承購,改稱基隆煤礦。1962年龔有仁經營不善,宣告破產,法院將龔有仁擁有礦權之礦區分成甲、乙、丙三區,甲區由杜伯英承購,陳金源則標購乙、丙二區,乙區成立宏裕煤礦。1974年宏裕煤礦已改由楊水永經營,礦山名改為盛益煤礦,1984年6月無預警宣布收坑。
3.英和煤礦
前身為日治時期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所有之基隆三坑的礦區,1945年10月由台灣煤礦分公司接收,1953年7月開採,成立英和煤礦。1957年8月,龔有仁向工礦公司承購,礦山名續稱英和煤礦。1962年龔有仁破產,法院將龔有仁擁有礦權之礦區分成甲、乙、丙三區,甲區由杜伯英承購,移轉英和煤礦公司開採最下層,1984年收坑。
4.尚智國小
前身是「私立力行中學」,成立於1956年之前,有校舍4間平房,規模極小。本地因煤礦產業興盛,學區人口快速增加,而南榮國小校舍不足,適逢力行中學因招生狀況不佳,遂為市府收購。1962年8月成立尚智國民小學,由廖豐卿出任首任校長。
5.合力煤礦
前身為日治時期的獅球嶺炭礦,礦主林榮欽。戰後礦山名合利煤礦,礦業主李季合、李松林,係多人共礦區經營。該礦主要坑道為平水坑,規模甚小,設備簡單,每月產量平均約100餘公噸,貨交煤業工會。因煤產量甚少,資方一直虧本,數易礦主。1958年由李季合、李金榜重組公司,礦山名改為志定煤礦。1961年7月著手斜坑口整修,卻發生落磐災變,致主坑道堵塞,導致廢業收坑。
6.獅球嶺線
1913年林榮欽在基隆國民運動中心旁開採煤礦,自坑口鋪設輕便軌道至旭川河畔的新玉貯炭場;藉旭川河對外輸出,長約1哩,稱為〈獅球嶺線〉。
★戶外-加映(二)
不是三個坑的三坑礦區走讀
日期:114年5月1日(四)
時間:08:45集合09:00開走(3hr)
集合點:三坑火車站旁龍安街200-1號
路線:三坑火車站 → 〈石硬港線〉與增壽橋 → 〈宜蘭線〉舊道 → 曲水里土地公廟 → 南榮國小 → 蓬萊第一洞 → 鴨母寮、雙龍暗橋→ 十字路口 → 縱貫線暗涵洞 → 豆菜寮 → 尚智國小 → 德厚里土地公廟 → 三坑得意堂 → 盛益、英和煤礦
景點介紹
1.增壽橋
1980年8月於前市長陳正雄時代拓寬改建,橋名取「天增歲月人增壽」之意。
2.石應港線
1897年石田庄七、山口祐三郎取得礦號88之礦權,旋即向總督府申請輕鐵架設許可,自坑口(今三坑火車站附近)運煤至石硬港下游之貯炭場,即玉田貯炭場的位置(龍安街29號至49號南側),再用舟楫從旭川河輸出,稱為〈石硬港線〉。後輕便軌道所有權歸木村久太郎(1907)、基隆炭礦株式會社(1919),戰後歸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3. 蓬萊第一洞
1926年總督府提出整體性全台道路改良計畫,新闢基隆七堵間縱貫道。1927年3月,台灣總督府第11任總督上山滿之進,提筆揮毫「大道如」、「蓬萊第一洞」兩聯,設匾額置於基隆隧道南北兩口。1927年6月,基隆隧道竣成。1928年9月,基隆七堵間縱貫道完工。
4.鴨母寮、雙龍暗橋
鴨母寮:位於基隆隧道南口旁崁腳下方。日治時代以來,即有居民利用石硬港溪水養鴨,且在溪旁搭寮,故稱鴨母寮。
雙龍暗橋:位於龍安街、南榮路口。日治初期鐵道部為改良清代鐵道路線,而新建之橋隧道,為石硬港流域第一代縱貫鐵路橋隧,後為舊宜蘭線的位置。
5.十字路口
(1)牛奶寮(基隆牧場)
前身是日人大平誠意所有之合資會社基隆牧場,位於今基隆市環保局車輛保養廠。大平誠意於1896年來台,先是開設大平館,是當時最大的旅館。1904年歇業,原址改設基隆牧場會社的事務所,位於新店街80番、忠二路一帶。
(2)双龍瀑布(瀧川瀑布)
今南榮公墓入口處就是基隆舊八景之一的「魴頂觀瀑」所在,有兩道瀑布飛下,號稱「雌雄二瀑」。1897年3月竹仔隧道舉行貫通儀式,臨時鐵道隊隊長山根武亮親自題下「雙龍」兩字,鐫刻於魴頂瀑布岩石上,以資紀念工程包商有馬組與大倉組的辛勞,故又稱「双龍瀑布」。其後因瀑布水勢壯麗,簡稱「瀧の川」,竹仔隧道也有「瀧の本隧」美稱,成為縱貫線的鐵道名景之一,也是本地「瀧川町」命名的由來。
6.八堵隧道
1928年5月八堵隧道開通,北口上題「高砂往還」,南口上題「瑞氣滿洞」,乃是1928年1月由時任台灣軍司令官田中國重所題。1950年代在台灣去日本化的氛圍中,北口改成跟淡水滬尾砲台由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一樣的匾額。1928年9月,基隆七堵間縱貫道完工。
7. 尚智國小
前身是「私立力行中學」,成立於1956年之前,有校舍4間平房,規模極小。本地因煤礦產業興盛,學區人口快速增加,而南榮國小校舍不足,適逢力行中學因招生狀況不佳,遂為市府收購。1962年8月成立尚智國民小學,由廖豐卿出任首任校長。
8.盛益煤礦
石硬港自1848年即有煤礦開採,日治時期由何福在設權,後由石田庄七、早川新接手經營。1907年礦權移木村久太郎,乃合併周遭礦區,成立木村炭礦第三坑。1919年礦權改歸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稱田寮港三坑,1929年改稱基隆三坑。
戰後為台灣工礦公司永基煤礦所轄礦場之一,礦山名「基隆三坑」。1957年由龔有仁承購,改稱基隆煤礦。1962年龔有仁經營不善,宣告破產,法院將龔有仁擁有礦權之礦區分成甲、乙、丙三區,甲區由杜伯英承購,陳金源則標購乙、丙二區,乙區成立宏裕煤礦。1974年宏裕煤礦已改由楊水永經營,礦山名改為盛益煤礦,1984年6月無預警宣布收坑。
9.英和煤礦
前身為日治時期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所有之基隆三坑的礦區,1945年10月由台灣煤礦分公司接收,1953年7月開採,成立英和煤礦。1957年8月,龔有仁向工礦公司承購,礦山名續稱英和煤礦。1962年龔有仁破產,法院將龔有仁擁有礦權之礦區分成甲、乙、丙三區,甲區由杜伯英承購,移轉英和煤礦公司開採最下層,1984年收坑。
注意事項:
1.曾經有報名本校活動未到之記錄者請勿報名,經核對名單將會直接予以剃除。
2.不要穿著夾腳拖或止滑度不夠的橡膠拖參加。
3.不要拿著手提袋逛大街,雙手要空出來,請背雙肩背包。
4.最好帶2截式雨衣或登山用小飛俠。拿雨傘者,為避免搓到眼睛、擋人視線,請走在隊伍的最後面。
5.本踏查活動備一人一機之導覽機,衛生考量請參與者自備3.5MM插孔耳機線。
6.本踏查活動,非一般觀光行程,不受理未報名者臨時參加,社大有活動內容之變更、暫停、終止及審核參加資格的權利。
7.本踏查活動路程為全程徒步行進方式,參加者請衡量自身體能狀況,並請自備加鹽飲水與遮陽傘。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