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六) 14:00~16:00
地點:焙思書房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興華五街53號
講師:易穎華, 盧功馳
免費入場
《十年前,我們的殘疾情事》新書討論會
作者:易頴華/手天使義工、殘疾與性實踐研究人
編輯:盧勁馳/ 失明作家、障礙藝術策展人
在香港中文大學完成其文化研究博士學位後,仍處於待業,以畢生無大效用的學術工作證明,在香港,障礙者投身倡議障礙文化議題如何艱難。
我們多年來一直關注港台兩地的LGBTQ+社群、性工作者及殘疾人權益。自2014年起,我們參與了香港首部聚焦殘疾人情愛議題的訪談集《有愛無陷:殘障者的情與性》的寫作。後來,研究小組考察了日本、荷蘭及台灣的護理、性工作及性義工模式,深入探討殘疾權利與性實踐之間的關聯,並發表了研究報告《殘障與性權實踐》。
十年前,小易成為「手天使」義工,了解台灣身心障礙者的自立生活及性權倡議。我們深入了解兩地障礙者非傳統夥伴關係和相關智慧。在過去一年,小易參與了香港殘疾人與性義工議題相關的電影顧問工作,勁池完成了美國三藩市的障礙藝術與障礙文化研究交流,我們承蒙各方的支持,決定延續《有愛無陷》的精神,並將這些珍貴經驗彙集成個人專著《十年前,我們的殘疾情事》(2025)。
《十年前,我們的殘疾情事》不僅僅是紀錄了我們在港台認識的幾位殘疾朋友,十年來情感生活的轉變,同時也探索他們在身心障礙、性別的身份認同、性取向、性健康教育、性服務支援等方面的交織關係。回顧十年的身心障礙性權實踐,我們意外地發現,障礙與性之間的關聯,並非僅在異性戀 / 順性別/ 健全主義的框架下發現生,更可能讓人深刻理解身心障礙社群的獨特文化,包含障礙者的自立生活、照顧及建立親密關係的獨特知識與視野,並衍生出各種形式的「另類社群網絡」和「無障礙親密關係」。
我們希望《十年前,我們的殘疾情事》一書,能夠提升公眾對性別及殘疾議題的認識,並為跨地域的身心障礙權益倡議,注入新的靈感與希望。同時,我們亦將本專著翻譯成英文電子版,希望國際上不同背景的讀者,能了解到港台兩地的殘疾人生活之同時,也能把本土的身心障礙權益討論,轉化為倡議社會正義的力量,並為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