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南風~安平湧
🌊 漫步安平,探索歷史的脈動
透過專業導覽與實地參訪,解鎖安平的古老故事,讓歷史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文化體驗!
🎨 與藝術家面對面,感受創作靈魂
你將有機會與在地藝術家深度對話,聽聽他們如何從安平的獨特風土中汲取靈感,創造出一件件動人的作品。
🌱 生態 x 人文,學會愛護這片土地
我們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了解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學會如何珍惜這片我們賴以為生的美麗家園。
👐 動手玩工藝,親身體驗文化之美
手作體驗讓你親身感受安平的傳統工藝,從觸摸到創作,支持在地文化,一起把美好傳承下去!
這不只是一場旅程,更是一場與歷史、人文、自然的深度對話!📖🎨🌿
行程介紹
第1天 |
13:00 安平天后宮集合 13:30 文化工作坊與在地藝術體驗 拜訪安平藝術家黃基興與陳建智,兩人師承國寶級雕刻大師陳正雄老師,兩人對安平劍獅的創作貢獻卓著,他們不僅在雕刻技巧上不斷創新,還在文化層面上對安平劍獅的價值進行了積極的推廣,為安平劍獅的發展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貢獻。 15:00 漁光小旅行 『漁火點點、半月沉江』漁光島有著絕美的名字,隔著一座漁光橋,卻是與世隔絕的一個安平獨立小島,漁光島古稱三鯤鯓,為全台唯一市內的島嶼,日據時期屬安平支廳,後因安平運河開通脫離安平,民國68年安平新港開通,三鯤鯓再度回到安平區,成為安平信仰圈的第七個角頭社。 此行程由帶領學員漫步三鯤鯓,探詢台江內海豐富的人文風情、自然生態,探查城市島嶼。帶著學員走進佇立安平岸邊的一座孤島,走訪這座靜謐獨立的島嶼前世今生,拜訪漁光社區、造訪李家古厝,認識海洋人文歷史等發展資源。 島上導覽: 李家古厝:清光緒年間,白沙崙的李姓漁民來三鯤鯓搭寮補魚,待魚季過後拆寮回家,他們喚三鯤鯓「新寮」,新寮住久變新家,李氏家族在此奠定家業。八十年前,長子娶媳,蓋了這間大厝,凝聚後代子孫的向心力,是漁光島重要的鄉土素材。 月牙灣:漁光島的日落時刻一次蒐集了森林、港口、蚵棚、沙灘等夕陽四景,長約1.5公里的月牙灣沙灘與綿延的保安林地相連,大面積木麻黃、大葉欖仁等林木構築有如海岸森林。 18:00晚餐-芙蓉食堂 19:30安平運河遊船體驗 安平區內的運河是當地的特色之一自1926年開通迄今已逾90年歷史,學員可以搭乘小型遊船,悠閒地穿越運河,欣賞兩岸的風光,了解安平港的歷史背景及發展。 |
第2天 |
08:30台南人的早餐 台南的虱目魚早餐通常會搭配一些簡單的小菜,像是滷蛋、酸菜等,讓整個早餐更具風味。這些早餐通常味道清淡但營養豐富,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外來遊客,來到台南都會嚐上一頓美味的虱目魚早餐。 10:00大員港生態濕地 四草濕地成為台江國家公園的重要生態區域。這裡擁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並且是水鳥和濕地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同時,也是欣賞自然美景的好地方,可以沿著水道觀賞壯麗的水上森林,並探索這片充滿先人智慧與努力的文化遺跡。 拜訪鷺鷥的家(冬季限定) 因「四草溼地」得天獨厚,因此每年來此度冬的水鳥數以萬計,能欣賞珍貴的台南三寶鳥 —黑面琵鷺、反嘴及高蹺,其他還有琵嘴鴨、赤頸鴨、環頸、黃頭鷺、紅冠水雞、野天鵝等來此度冬或避暑,而農曆春節至夏初時也有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繁衍下一代。 認識牡蠣養殖、體驗漁民捕撈生活 停靠養蚵浮坪,認識牡蠣養殖情形,並且體驗拋撒魚網,並學習認識多種不同的捕魚工具。臺灣紅樹林 這裡集結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等樹種,成為全台灣唯一可在同一處欣賞到有四種紅樹林的地方,樹種的多樣是台灣之冠。 12:00午餐及休息 午餐自由行,體驗安平風味小吃 13:30彩繪劍獅DIY 劍獅是台南安平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象徵,是一種咬著寶劍的獅子圖騰,常見於傳統民宅的門楣或牆面上。它源於清代軍營文化,用來驅邪避煞、守護家宅安全。透過親手彩繪劍獅,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文化體驗。 15:00在地議題: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化發展衝突安平是台南的文化重鎮,擁有許多古老的歷史建築,如安平古堡、安平老街、以及眾多的傳統民居。然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如何在保持傳統文化特色的同時促進現代化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 15:20臺南400歷史文化重要考古工作現場 原安平「劍獅埕」轉化為開放社群參與、公眾歷史爬梳意義的「考古埕」空間,「劍獅埕」園區經考古後,已列冊文化資產「安平劍獅埕荷蘭時期大員市鎮遺構」。 15:40安平多奇廟-天后宮、妙壽宮、城隍廟 宮廟文化深深植根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連結信仰、歷史與社會的重要紐帶。廟宇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更是民間藝術與工藝的匯聚之地。 透過認識宮廟文化,理解信仰背後的精神力量,欣賞傳統工藝所承載的美學與智慧。這些技藝不只是裝飾與表現,更蘊藏著地方記憶、族群故事與時代風貌,是值得我們珍視與延續的文化資產。 16:00安平五四三 漫遊於安平的古老街巷,細細感受這片土地所留下的歷史印記,同時尋找安平守護神-劍獅,沿街的小巷穿越時光的古老建築,深刻體驗到台灣深厚的文化底蘊。 延平街:位在安平古堡東側,荷蘭人所建的第一條街道,又稱台灣街或石板。 中興街:昔稱「磚仔路」。是目前安平地區保留最完整的古巷弄。 效忠街:昔稱「石門樓」為安平富戶所居之地,故有「前有石門樓,後有五間店」俗諺 觀音街:與延平街同是荷蘭時期大員市鎮的街道,原有荷蘭人墓園。 海山館:清代安平水師官兵會館,為閩南傳統宅院建築。 劍 獅:安平人紀念鄭成功擊敗荷蘭人開台的民俗避邪吉祥物,見證了四百年來台灣的發展故事。 牆 門:安平民宅建築特色,幾乎安平所有傳統屋宅大都能見,具有斜屋頂、偶角起翹、結構肢件和層層挑出等特色。 |
📢 報名須知,出發前請注意! 🌟
🛡 防蚊準備,舒適出遊
請穿著長褲、襪子,並自備防蚊用品,讓我們輕鬆探索,不被小蟲打擾!
👟 裝備到位,暢遊古城
安平的大街小巷值得細細品味,請準備一雙好走的鞋子,以及陽傘或帽子,讓旅程更輕鬆自在!
📌 限額招生,機會難得!趕快報名,跟我們一起感受安平的湧動與魅力吧! 🚀✨
![]() |